大城市混不下去的情感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我流浪惯了,你们的生活我过不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努力的小水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城市混不下去的情感句子1
转载自大国小民,建议关注其公众号。
1
张玉乐,31岁,我的一个远房表侄,不过他也就比我小3岁。
隔了10年后,我们再一次见面,他坐在屋前的水泥台阶上,叼着烟,皱着眉,正聚精会神地横着手机玩《王者荣耀》,烟灰长了也不顾得弹,风一吹,灰掉了,洒满了屏幕,他抖两下,烟灰从他手机屏幕上飞了出去。
“他奶奶的,咋死了呢?”
然后,他看见了我,一个将要“改变”他命运的人。
“张玉乐,明天随我去我们公司。”
听见我这样说,张玉乐愣住了,眼神中有着凶意,仿佛我是游戏里那个杀死他的人。
“你爹和我说了,我也去人事上问了问,我们缺个前勤,开观光车的。”
张玉乐眉毛皱了起来,连带着额头上也变出两三条弯弯曲曲的皱纹。他没回我话,又低头玩游戏去了。游戏角色死而复活,他得投入战斗。香烟抽得只剩下烟屁股,他一只手玩手机,一手夹烟猛吸了一口,扔掉烟头,继续点手机。
我等他玩完,我有耐心。
10年前,我和张玉乐都丢了工作,一起跑到深圳开餐馆的表哥那儿混饭吃。张玉乐想和表哥学做菜,但真开始学了后,又吊儿郎当,没几天就不想干了。
张玉乐离开表哥餐馆前,去市中心“考察”了一番,回来后神神秘秘地拉着我,到一旁脱了上衣,给我看他后背——那里多了一条爬满整个背部的“过肩龙”,鼻子、眼睛、嘴巴、爪子都有,就是没有龙的威严,样子挺古怪。
“花了我300块呢!师傅要价1000,我说文简化点,反正你现在没生意,他问我有多少钱,我给了他300。”说这话时,张玉乐很得意,仿佛捡了天大的便宜。
张玉乐离开表哥后,很快找到了个当服务员的工作,毕竟他个儿高,模样还行。我也告别了表哥,去到广告公司做文案。听说,张玉乐干了3个月服务员就又辞职进了工厂,再然后,就没听到他的消息了。
我在2013年也选择了回老家结婚,在现在的公司担任“发展战略部副部长”,负责做项目申报和一些公文写作。公司是做一二三产融合的,有个旅游景区。
就在前几天,张玉乐的老爹忽然带了两只土鸡和一篓子土鸡蛋来我家,说给我半岁大的二儿子和哺乳期的老婆补身子,我才知道张玉乐回家了。
“Victory!”手机里响起音乐,游戏中张玉乐胜了。
他又叼了一支烟吸,站起身来,舒展了眉头,伸了伸懒腰,说:“开观光车?”
我的脑子里还在想他10年前的文身:“你背上还有龙没?”
张玉乐把手机塞进裤兜,脱掉了白色衬衣,背过来给我看,只剩下淡淡的墨色,隐隐约约,貌似有龙的轮廓。
“你的龙快没了!”
张玉乐一笑,吐了烟雾,又把烟叼在了嘴角,健美明星一样双手抱头,左右扭动了一下背:“我这叫做隐龙,牛X不?”
2
第二天,我就把张玉乐带到了公司。公司离张玉乐家30几公里,他住宿舍。
没过几天,张玉乐就又不安分了,没事儿总找姑娘说话,没出一个星期,就向一个姑娘表白,对方拒绝了他。他也不恼,像发了情的公狗,见了姑娘就扑,没心没肺地追着各种类型的姑娘,就连有男朋友的都不放过。当然,没有一次成功。
大家都认为他是登徒子,我私下找到张玉乐,劝他注意点形象。
张玉乐反问我:“公司啥时候发工资啊?我要请女孩吃饭。”
我说:“快了,10号发工资,县城消费高,你省着点,请女孩吃几顿饭工资就没了。”
“咋样不都要花费嘛!与其把钱攒着未来花,不如现在为了未来的媳妇花。”
结果张玉乐要请吃饭的姑娘,依然拒绝了他。
公司产业园区占地500亩,各地的领导来视察都会坐观光车。张玉乐开了一段时间后,轻车熟路,一天我单独坐上了车,让他送我进园区内送材料。
张玉乐把限速30码的观光车开成了赛车,车到拐弯处,他猛打方向盘,观光车甩着尾巴过了弯,惯性的作用下车子倾斜,我差点被甩出去。
等观光车稳了后,张玉乐扭过头来看向了我,问:“牛X不?”
“你这是开车的样子吗?稳点!”
他乐得意洋洋:“上次我带老板和一车客人参观园区,也是这样开,老板也是说你开稳点,稳点。”
“你带老板都敢这么开?”
“不就是个老板嘛!”
我心里惊讶——这哪是打工者的态度?老板不会生气开掉他吧?
张玉乐仿佛看出了我的想法,又是一乐,说:“别愁,公司要是开了我,走就走喏。”
“张玉乐!你真不想在公司干了?”我不能理解张玉乐的行事逻辑,他来公司上班仿佛不是为了挣钱,压根没把这份工作当回事。
张玉乐一笑,说:“不想干了,想去深圳。”
我又想张玉乐老爹来找我时,满脸挂着泪,说,就这么一个儿子,找回来了,就再也不放他走了。但张玉乐真要走,我也留不住,能把他介绍进公司我尽力了。
“为什么想去深圳?”
张玉乐抽出了香烟,点燃吸了一口,不回答我的话。
气氛有点尴尬,我想问问张玉乐不把工作当回事的原因,又觉得直接问不好,便旁敲侧击:“你当年为什么要文条龙呢?”
“好玩咯!觉得挺威严的。”
“300块的龙,哪有什么威严?”
张玉乐忽然蹦出一句,让我始料未及:“我就想心里面有龙。”
我有些发愣:张玉乐是想借助文条龙来强大自己吗?可10年过去了,我感觉他一点也没变化,都这个岁数了,居然还有些幼稚。
“它褪色了,这条龙要是没了,我不知道心里面的龙,会不会也没了。”张玉乐见我开始不搭理他,把没吸完的半截香烟丢在了车窗外,“你说,人这一生,该咋样活下去呢?”
“张玉乐,好好开你的观光车。”
“你咋不回答我呢?”
“我还在想龙,你都说你是‘隐龙’了,能不牛X吗?”我不想接他的腔,开着玩笑把“人生”的话题岔开。
我错过了和张玉乐深入探讨人生的机会。
3
张玉乐递交了辞职信后,才告诉我要走。我马上给他爹打了个电话,他爹知道了后暴跳如雷,说要打死他这个龟孙子。
下班后,我买了些猪头肉、酱板鸭去到张玉乐家里。张玉乐老爹见我来了,落寞的神色才有所好转,他又炒了两个菜,拿出了白酒,和我一起坐下吃喝起来。
两口酒下肚,我问:“张玉乐为什么要走?”
张玉乐老爹叹了口气,说:“心野了,飞了,想在外面混,不成器,不孝子,哎!他娘走的早,那时我也在外打工,把他放爷爷奶奶家看着。前几年他也不联系家里,我还以为死在了外面,没想到回来了,却还是拴不住。”
张玉乐老爹闷闷地吃菜,说着又流出了泪来。
“一年多前我接到电话,让我去市里火车站接人,我总算把他给等回来了。”和我碰了下杯后,他一仰头把半杯酒全吞下了肚儿。“我也不瞒你了,我是怕对他影响不好——他是被遣送回来的,在南方当过流浪汉。我想着他回来后会振作,没想到天天窝家里,这么大人了,啥也不做,下半辈子要怎么活?”
我一怔,原来张玉乐在深圳还有过这么一段辛酸过往。
“我不想再让他出去了,在家种点地,刨刨食,也够吃,你能不能帮我把他留下来呢?”
能怎么留呢?我想到了公司每月10号发工资——张玉乐要走,总得要钱吧!我把这事向张玉乐老爹说了,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第二天,我去财务问能不能延迟发放张玉乐的工资,财务说不行。我又把情况向老板反映了,说这是张玉乐老爹的要求。
“你确定张玉乐不会闹事?”
“他爹想让他留家里,不放他走,请您理解理解。”
“让财务告诉他,是你让压的。”
10号张玉乐没领到工资,他果然来找了我。
“你爹想让你留下来。”
张玉乐还是没心没肺地笑着,嘴上叼着烟:“我就知道会是这么个情况。”
“知道你还要走?我还可以和老板说说,你好好做,别再吊儿郎当的了,也别出去了。”其实我也有私心:本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公司缺人,所以能留下张玉乐就尽量留。
“其实我在家的时候就打算出去的,我是怕我爹不答应,就说想做事,他才去找了你。”张玉乐说,“现在我也试了,感觉还是不成,还不如出去。”
“试了什么呢?”
“找媳妇啊!积极地试了,不成。”
“你为什么找媳妇啊?”我觉得我说出了一句废话,一个单身汉找媳妇不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吗?还能为什么?
张玉乐还是一笑,说:“为了和你们一样啊!不成,我也散漫惯了,觉得我还是原来那样子好了。”
为了和我们一样?张玉乐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4
张玉乐说,他这些年也做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但更多的时候是无所事事。也不想打工了,他选择了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不去偷,也不去抢,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流浪汉。
“流浪也没什么不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我问:“那你是怎么开始流浪的?”
“我的身份证掉了,一开始的时候还租着房子,没钱出房租了,就睡大街,南方也不冷,就是蚊子多,吃的不愁,小区里开开‘宝箱’,总有惊喜,渐渐地也就习惯了。”
“开‘宝箱’?”
张玉乐笑着,没有看我,吸了口烟后,看向了窗外的景色。
“‘宝箱’啊!还能是啥箱子呢?每个小区都有。”他把吸完的烟头扔进了塑料垃圾篓,又怕烟燃着了塑料,提瓶倒了点开水在垃圾篓中。
我明白什么是“宝箱”了,不禁心中一阵酸楚,对张玉乐的遭遇更加地同情起来——原来就是去翻垃圾桶。
“你这次想去深圳,难道还是去流浪?”
张玉乐又是一笑,半天不回答我,好像那窗外远方青山上的云,比我的话更有吸引力。
“我流浪惯了,你们的生活,我适应不了。”
“‘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到了他说找媳妇是为了成为“我们”的话——难道在他心里,找媳妇成家,生孩子再把孩子养大,变老,是另外一种生活吗?
张玉乐又点燃了一支烟,他今天没有那么多话了:“你别问了,我想走,不给我工资,我也想走。”
我还想劝劝他,不想他再次成为一个流浪汉。我脑海里那些半个肮脏身子埋进垃圾桶里翻找着食物流浪汉的身影,怎么也和张玉乐对不上号啊!
“再当流浪汉,可就玩不了手机游戏了啊!”
张玉乐一愣,扑哧一笑:“当个流浪汉也要与时俱进啊!谁说流浪汉不玩手机的?手机是必备物品。”
他见我还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继续说:“其实那时我有两套衣服,一套是晚上‘工作’的时候穿的,一套就平常穿。平常我都会把自己搞得干干净净的,去麦当劳啊,去网吧蹭网玩。流浪汉就必须得是脏乎乎的样子吗?没有的事儿,我们也得干净。”
我问他,当年在深圳流浪的时候怎么活下来的。
“住的好解决,烂尾楼、大桥底下,地方多的是;洗脸,有公园、公共厕所的免费水,想要热水,可以去医院;吃,就更好解决了,一般是开‘宝箱’,很多人不过期的食物都扔——其实我们手头也还是会备点钱的,晚上捡瓶子一天也能挣一二十块吧!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卖瓶子、卖纸壳子一天都能赚个百八十块,后来老头老太太也捡瓶子捡纸壳,我们的收入就少了……”
“其实还可以打点短期工,日结。万一手头没钱,开‘宝箱’又没有吃的,我还有绝招。”他眨巴下眼睛,露出一丝得意,“穿得干净点,到大排档或什么热闹的饭店门口转转,有年轻人吃完饭要结账了,就快速地进去,坐在他们的桌子上吃,一般年轻人不爱打包,会剩很多菜。真有人问起来,就实话实说,说太饿了,没钱买饭吃,一般不会有人为难。当然,一家餐馆不能老去,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也是万不得已才使用这个绝招……”
张玉乐滔滔不绝,说起他在城里流浪时候为了求生而学会的各种“绝招”,说他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和骗局。我发觉他在讲述这些的时候,眼睛在发光,和他以往懒懒散散的样子很不一样——他居然成为了一个精通于流浪的流浪者。
“……其实我最怕的是酗酒,流浪的时间长了,会一起搭伙住,毕竟大家都是落难人,流浪汉是个弱势群体,怕被人欺负。我遇到许多酗酒的流浪汉,废了,彻底玩完了,捡几个瓶子就为换酒,有一个喝死了,有一个大冬天醉倒在大街上,第二天被人抬走了,就再也没见着了。我以前喝酒,现在不喝了,他们喝我看……”
我忽然想到了张玉乐的老爹,那么大岁数的人了,那天跟我喝酒时说起儿子在深圳流浪,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我打断了张玉乐的话:“你还有老爹啊!别去流浪了。”
张玉乐怔了怔, 过了好半天后,才再次说话,似乎是在回答我:“主要还是因为女人,我流浪的时候遇见过一个女孩。”
5
“我在公园里住时,搞了个液化气坛子和锅灶,有时候也会自己弄点饭吃。那时我还没戒酒,我们的时间太多了,不喝酒老想一些很无聊的东西,越想心里越难受,比如说生死,比如家人,或者,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觉得张玉乐的话题又滑向了一个未知的深渊,连忙拉住了他:“说那个女孩,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女孩?”
张玉乐不说那些飘忽的话了:“我不是在说那种状态嘛!当时我喝了一瓶白酒外加两瓶啤酒,晕晕乎乎的,躺在公园的石头椅子上睡觉,一觉睡到了大天亮。那个女孩把我喊醒了,说我能借你的锅灶用用吗?我还想睡觉,就说行,告诉她一句旁边的公厕里有插座,能用电饭煲,能给手机充电。晕晕乎乎再睡下时,她又喊我。我烦,问她想干嘛?她说没钱,想借点钱买菜做饭……
“我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了零钱,全给了她,都是些毛毛角角,昨晚买酒后剩下的。我没再理她,躺下继续睡觉。隐隐约约中,我听到了炒菜的声音,闻到了饭菜的香气,搞得我在做梦馋虫子都爬了出来。我又眯了会儿,醒来,那女孩真做好了饭菜等我吃。”
张玉乐眼神不聚焦,说完这段话后,停顿了一会儿,沉醉在了回忆中,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
“她给我盛了饭——碗就3个,全装了菜,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找来的一次性饭盒,撕成了两半儿,用来装米饭。那电饭煲是我翻‘宝箱’捡来的,那液化气坛子是我花35块钱从另外一个流浪汉手里顺来的。女孩炒了4样菜,有炒豆芽,豆皮炒芹菜里还有肉丝,一大碗炒空心菜,锅里是番茄蛋花汤。”
我问:“那些菜好吃吗?”
张玉乐的笑容灿烂了起来,眼睛都笑得眯成了缝:“好吃。吃饭的时候,女孩还跟我汇报买菜的花费,细节记不住了,只知道零零碎碎每一分每一毛都说了,是个心细的人。那顿饭吃得挺香,她狼吞虎咽地吃着,是真饿了。后来女孩被我看得怪不好意思的,就背过了身去吃饭。吃完,我问她是不是落难了?她点了点头。我问,咋落难的呢?她不说话了……
“后来我想,要是别人第一次见面问我咋流浪的,我也不会说的,说它做啥子呢?我意识到不该问那些话,于是也不吭声。她收拾起了碗筷,跑到露天水管那里洗了,回来后,也不走,和我一起看天。我就有话没话地找她聊天,真就是聊天,我说深圳的天真蓝啊!她说是啊!我说可能是因为在海边吧……我俩就聊各自小时候,聊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到了晚上女孩儿又去买菜做饭……
“……过了几天,我就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就把卖瓶子、纸壳存下来的钱,都给了她,让她买票回家。她不接钱,哭了,说不想回家。那天晚上,她在石头凳子上睡着了,我就在旁边坐着,守了一宿。第二天,我困得不行,迷迷糊糊要睡下去的时候,她说要走,我问去哪里,她说找工作。
“后来,她在超市当收银员,我继续流浪。她交了男朋友,结了婚,很快有了孩子。她结婚后,我就去了别的地方,把酒戒了。”
6
张玉乐说完了话,长久时间地沉默,我也沉默着,回味着他说的那些往事。
好半天后,我才问话:“这次,你是想去找那个女孩?”
“想过去看看。”
“你戒酒和那个女孩有没有关系?”
“我是隐龙,龙哪有永远醉着的呢?”
“真想去深圳?你的家里可是还有老爹。”
张玉乐笑了笑,弹了弹手上的灰白色烟灰。
“我就是想着老爹才回来看看的啊!前年我病了,发高烧,恰逢身边也没有同伴,我琢磨着去买药,走到半路就倒了,醒来后发觉在医院。可能是元宵节吧,病房里的电视放着晚会,窗外我看见了烟花,忽然间就想家了,流浪好几年了,想回家看看。”
“咋不想早点回来呢?”
“哪有脸回来呢?我花光了家里的钱,还让我老爹借了几个至亲的钱,做生意赔了。没想到我爹帮我还了,这些年他辛苦了。”
“是啊,你爹辛苦了,你得好好陪陪你爹。”
张玉乐苦笑两下,说:“我成不了你们,让我走吧!我本来想回来看看就走的,我爹不让我走,虽然我每天都在家,但我知道邻居们瞅我的目光,就算我把自己关在家里也感觉的到。我知道我爹没在外面说过我的事,但是我就是知道,人家知道我在外面干过什么……知道也就知道吧!不管了。我剪了头发和胡子,每天捧着个手机玩游戏。其实我在思考,我到底该回到过去,还是成为你们。”
我说:“跟我们一样很容易的。”
张玉乐却摇了摇头:“我都这个岁数了,以前连女孩子都不敢追,没钱,家里又穷,还懒散惯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了,一身的毛病,成不了你们。”
我心里无名升起一团火:“你这是自暴自弃,怎么就成不了我们了?你就是你,正常的一个人,你有健全的手脚,靠双手吃饭,干嘛觉得自己成不了我们呢?我们都是正常人!”
“正常人会流浪好些年?正常人会做事吊儿郎当?正常人会心血来潮给自己纹条龙?正常人……"
我知道张玉乐的毛病出在哪里了,他觉得自己不正常。
“人这一生,该咋样活下去呢?”张玉乐仿佛在自问自答,“无聊的时候看看天、看看地,发发呆,不愁吃喝,心血来潮了,就到处跑着玩,不受世俗约束,不去想结婚,不去想以后,无忧无虑,啥事也不去想,快快乐乐地活着,这样活下去蛮好。”
“遇到喜欢的女孩,还追不追呢?”
“到底啥叫做喜欢?”
“你想接着回去流浪?”
张玉乐想了想,摇了摇头。
“那你到底想咋样?”
张玉乐始终没有给我答案,3天后,他还是在财务那里拿到了工资,走了,去深圳。
生活恢复了正常,就好像张玉乐没出现过一样。
我时刻关注着张玉乐老爹的情况,村里把他家弄成了贫困户,定期会有人去家里询问脱贫情况。张玉乐的爹老了,什么活儿都做不动了,田荒废着。扶贫人员想让张玉乐老爹去福利院,他却说,怕走了后,儿子回来找不着家。
我不知道张玉乐这次离家,会不会再流浪,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只希望他活得明白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自己还有个爹。
7
今年过年的时候,张玉乐还是回来了,喊我去他家喝酒——他居然又开始喝酒了。
酒过三巡,我问他这大半年到底去干了些什么。他说,他算是想明白了,真不想回到流浪的时候,他去了工厂打工。张玉乐吃着菜,吸着烟,哼着小曲,“妥协了,有家,有爹”。
“去见那个女孩了吗?”
“没有,就在公园里坐了坐,看了看天,天还是很蓝,然后我就进厂子了。”
我沉默了一会儿,没话找话:“春节过后什么时候走?”
张玉乐一怔,说:“走?不走,等到哪天我把这半年挣的钱花完了再走,在外面干上大半年后就回来,不想其他,陪陪老爹,看看天,看看地,发发呆,心血来潮了就到处跑着玩,去武当山,去黄山,去张家界,我老爹辛苦一辈子了,还没怎么出去玩过呢,我……”
我听着他说着那些话,问:“你总不能不结婚吧?”
张玉乐没回答我,也没和我碰杯,一昂头把杯中的白酒全干了,然后又给自己倒满了酒,再一昂头,又把杯中的二两酒喝干。
“其实我不该喝酒的,我是条隐龙啊!早把酒给戒了,现在却又在喝,醉一醉,终究还是会醒的!”
编辑:唐糖
题图:《魔盒》剧照
大城市混不下去的情感句子2
1、调整认知坐标,做好心理建设
在日常职场中,很多人在选择二三线城市工作机会时,常常会犹豫和纠结。归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的不清晰,认为小城市工资低、机会少、无用武之地;二是心理偏见,害怕别人评论自己是大城市混不下去的失败者,害怕自己平庸度日。
其实,以上两种心理无外乎是认知坐标出现偏差的结果。前不久参加一个培训课,老师在白板上画了三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并在圆形里面写上问号,让学员回答看到了什么。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没吃早饭来上课的学员说,它们是3个鸡蛋;
一心想升级财富的学员说,它们是钱币;
关注维护人脉的学员说,它们是连体伙伴;
可见,简单的问题就能体现认知的不同。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要么依赖过往的经验,要么依赖当前的体验,这就需要及时调整认知坐标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
既然决定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工作,就需要重新定义好认知坐标,根据工作或生活环境的需求,有针对性去调整认知坐标变量。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建设,预估落差,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的工作机会。
2、淡化工作经验,侧重信息同步
《幸运手帐》一书的作者萌薇老师是平面设计专业硕士,曾获得国内外的设计大奖,毕业后的工作收入非常不错。后因结婚远嫁,不得已选择在二线城市发展,她也曾陷入短暂的迷茫区,但很快就理清思路,顺势而为。
她淡化过往资深设计领域的工作经验,借助世界互联及知识付费的风口,选择创建个人自媒体品牌。无视二三线城市的局限,时刻关注最新信息,举办各种线下训练营及游学活动,将自己的事业做得风声水起,还实现了出书的梦想。
刚踏入社会时,很多年轻人都会羡慕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殊不知有时工作经验也是一种沉没成本。过于迷恋经验不敢轻易变换工作,不自觉间就将职业选择窄化,无形中也会失去其他的工作机会。
回到二三线城市,拥有归零的勇气,这样摆在你面前的将是无限的可能性。
3、持续探索自我,聚集能力提升
洋葱阅读法的创始人彭小六,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为什么没有离开三线小城重新回到北京”的问题,他说:“因为我知道即使回去,自己的能力和状态没有改变,拿到的可能还是一副烂牌。当务之急,不是掀桌子重新开始,而是学会如何打牌,并等待重新开局的机会。”
那时的他在镇江一边朝九晚五的上班,一边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正是这种对自我不断探索的坚持,聚集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不但实现收入翻倍,还成为青年畅销书作家。
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总裁雷伊·达里奥说:“如果你不觉得去年的自己是个蠢货,说明你今年一年都没有成长。”不断探索自我,更新自己,在学习中持续刷新个人能力、学习动机、转化经验等,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不断变得扎实雄厚,才能形成强而有力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选择什么城市工作,没有对错标准,归根到底取决于你想要什么。当你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科学的评估判断时,相信你会做出理性客观的选择。
有时,离开,是新美好的开始。愿每位职场人都能如心所愿,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活出喜欢的样子。
留言说说,你会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工作吗?
大城市混不下去的情感句子3
01
禁足一周后,今天,2+2核酸全阴,小区解封~
出门采购,发现周围绝大多数小区还封着,除菜场、超市、药店,其他业态全关。
超市里,几乎没人——
内心OS:路上行人欲断魂……
作为“沪黑”,我常调侃上海,比如《上海人为啥容易招人厌?》,还被一些土著喷……
最近聊疫情,后台不时收到上海防疫拉跨,导致疫情外溢的指责声。
捧越高,摔越惨,呵呵,上海不过如此,此前只是运气好,皇帝新衣被戳穿,实力打脸啪啪响~
“上海欠我们XX一个道歉”!
昨天Flag刚立好,要实事求是,尽量说真话,就不藏着掖着啦~
这两年,疫情此起彼伏,此前西安、郑州、南京、河北等地都一度形势严峻,但舆论关注度都没那么高。
这波也是,明明吉林最严重,舆论似乎更关注沪深。
主要因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集中在一线,各行业头部自媒体博主也都生活在一线,一线居民本就掌握更多话语权。
上海又比深圳更吸精。
因为之前舆论鼓吹上海“精准防控”,充满“人性化温度”,“迪士尼烟火照常盛开”,“史上最小中风险地区”……搞得好像真有啥神奇的“魔都结界”,让人看了不爽,羡慕嫉妒恨。
过去2年,你沪没做过一次全民核酸和大规模隔离,我也没话说,这回不一样核酸捅到喉咙出老茧?
墙倒众人推,吐槽上海防疫不力,似乎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舆论正确”。
但,上海真有那么烂?
更准确说:上海为啥看起来那么烂?
02
上海人给人印象不好,一个重要标签是过于“精明算计”。
精于计算利弊得失,寻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最大公约数),的确是上海这座城市百年来的文化底色。
既要保证动态清零,又要尽全力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经济不拉垮,市民生活不受干扰,最好策略就是把防疫力量集中在最容易破口的地方,用最小代价直接堵死源头。
为保首都安全,上海一直承载着全国最大“外方输入”压力,机场长期处于高压运行态势,也一直没出啥大岔子。
偶有漏网之鱼,也能第一时间发现,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该隔离果断隔离,既避免过度防疫,也绝不允许佛系防疫。
这一切背后,和上海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医疗资源、经济实力,技术条件(摄像头全覆盖,AI、大数据、云计算加持下的一网统管),以及从市府层面到街道(镇)基层干部,都有较高的政策执行力,层层监督,既保证政策落实,又避免为保官帽层层加码,直至懒政一刀切,而市民配合度又比较高,都有关系。
很多地方想学“上海模式”,但不具备这些软硬件条件,很难复制。
这次破防,则因一个意外。
香港大爆发,深圳扛不住,上海主动请缨,增加香港入境航班,让港人来上海隔离,给深圳减压。
锦江集团旗下华亭宾馆是上海最早的涉外五星级酒店,设施太陈旧,年初决定停业大修。
在已停业未动工的节骨眼上,临时被征调为隔离酒店。
但酒店通风系统只有一个通风道,病毒只能通过通风道,向排风口定向输送。
结果根本没接触过隔离者的酒店工作人员率先中招。
这波奥密克戎,九成是无症状感染者,导致发现破口时,已出现社区传播,无法阻断于萌芽。
很多人看来,捅出这么大篓子,眼下肯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先把疫情控制住吧?
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迅速清零”这种话,疫情暴发以来,上海从没说过。
因为“不惜一切代价”,容易走极端。
我想救10个人,但很可能再葬送100条性命,是不是得算一算,代价大了点?
万物皆有价,任何决策都有成本——你为保证新冠不死人,可能会间接导致其他本可避免的死亡。
比如必须隔三差五去医院血透的尿毒症患者,你把方圆十里的医院全封了做新冠定点救治医院,人家没法及时血透,可能就要狗带。
所以上海首次破防后,依然坚持“精准防控”,尽可能减少扰民,影响经济。
03
这次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是闵行区,一个区病例占全市1/3,我家我司恰好在闵行。
说说我亲历的魔鬼细节:
我们街道宣布封闭2天集体核酸的前一天,我和力嫂忙着采购食材,超市菜场包子铺,无论市民还是工作人员,大家都表现得有点焦虑凌乱,蔬菜货架一抢而空,光排队吵架的阿姨爷叔都遇到好几对……
刚开始的集体核酸检测,同样有点乱,有的点人山人海,容易引起二次传染,有的点位置隐蔽,又没及时宣传,连10人一组的混检都凑不齐。
还出现六院、周浦等上热搜的乱象,都是事实。
毕竟,上海从没经历过这种景象,大家都有点懵。
但一两天后,大家马上适应过来,核酸变得井然有序。
食品供应也非常充足,只是配送力量不足。
大家想买平价菜,就要蹲点抢各外卖生鲜APP,或小区群里接龙,让能出去采购的志愿者统一采购,我们小区接龙里,什么喜茶星巴克肯德基团购都来了……
有时菜贩还会开车到小区门口“隔空交易”,再不济,还有政府组织的生鲜供应链,就是人力成本上去了,菜价比较贵。
不仅防疫组织和民生保障很快规范化,闵行疫情刚爆发时,基层政府还想尽量保民生。
刚开始,只是不让饭店堂吃,还允许外卖——毕竟饭店采购那么多食材,突然不让卖,损失惨重。
再后来,饭店不得不关闭,但水果店还允许开——毕竟水果更放不起,要全烂了,你是老板,你不心痛?
再后来,还控制不住,才不得不把超市菜场药店之外所有业态全关闭。
小宝的小区关了很长时间,他平时孤家寡人,连个炒锅都没,只能天天吃包子+方便面+冷冻水饺,实惨!
没想到,街道做出决定,某晚上允许小区居民外出“放风”,小宝高兴坏了,结果大家一窝蜂跑去附近菜场疯抢。
然后悲剧了,菜场发现阳性……
04
这说的是微观细节,宏观也一样。
过去2周,沪深疫情都很严重,但上海依然不封路,不断公交,精准到只根据需要,临时封闭某条地铁线路某几个车站,某公交线路某个区间……
医院也是,发现阳性马上关闭,消毒清零后,立刻重新开放,尽可能避免影响市民就医。
毕竟,一千多万上班族还要赶地铁上班恰饭,几百万老弱病残还要经常跑医院配药,不能只管防疫,不管其他。
我后台两条留言很有代表性——
北新泾街道和新泾镇同属长宁区,紧挨着,但在“精准防控”政策下,北新泾居民不觉得有受啥影响,新泾居民却一直关着……
与此同时,深圳的做法,是更严厉的城市完全停摆一周——3月14日到20日,深圳所有公交地铁停运,组织N次全员核酸。
两种防控思路下,沪深新增病例演变情况如下——
面对狡猾的奥密克戎,上海这种充满温度的“既要,又要”思路,没能快速控制住疫情扩散,深圳窒息疗法一周后,效果显著。
所以3月22日第五督查组来上海开展督查工作的消息传出后,大家都觉得,这下上海怕要“收骨头”(从严防疫)……
这也是当天夜里“封城”谣言能广泛传播,上海居民朋友圈比过年还欢乐的社会背景——
但你猜3月23日,上海如何官宣?
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严格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全力保障封控小区居民基本生活,保持应急就医通道畅通……加快制定落实保障激励措施,实实在在关心关爱基层一线抗疫人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社会稳定有序。
还在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防控大过天”这种话,不存在的。
3月24日,今天,我们小区2+2全阴,就给解封了……
没错,上海还在坚持“精准防控”不动摇。
看到这里,你的内心是不是崩溃了?
是不是特别想骂上海脑子进水了?
对,我也想骂,感觉这种思路防下去,可能要更长时间才能清零……
但你再仔细读读我上面说的每一处细节,内心会不会燃起一丝感动?
某些地方,才发现两三例无症状,就如临大敌,一刀切各种封禁,大人不能出去赚钱,孩子停课要人带,还有房贷车贷要还……
对于管理者而言,若把防疫视为头等大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尽快清零,也很容易,只要不许企业开工、商店营业,孩子上学,杜绝一切面对面交流机会,自然很快搞定。
这么做,最简单,最高效,最容易向上交差。
问题是,来一次,我们一鼓作气,硬抗过去,明天会更好。
但这病毒太厉害,不可能彻底消灭,注定会一直起起伏伏,没完没了。
难道每次一有无症状感染者出现,就又如临大敌,不管经济?
老百姓日子还过不过?
05
上海为啥看起来那么烂?
以上海人力物力财力,迅速清零一点不难。
但上海父母官知道,疫情防控是手段,根本目的是希望广大百姓过上更富足、安全、幸福的生活,所以必须平衡各项政策目标,尽可能寻找全社会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哪怕结果上,这种尝试可能失败,但这种试图尽量用相对最小代价,在尽量不扰民前提下,达成抗疫目标的勇敢尝试,不值得尊重吗?
很多人以为,这世界只有两种选择,两种答案,只能二选一。
疫情防控上,要么全力清零,要么原地躺平。
或许,我们还有第三条道路。
在我们还没准备好打开国门之前,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动摇,但在执行过程中,尽可能保住民生。
这就是上海正在做的尝试。
你可以不喜欢上海菜的浓油赤酱,不喜欢上海话的吴侬“鸟语”,不喜欢上海人的“精明小气”,不喜欢部分上海土著阿姨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你也可以不认同上海的“精准防疫”,但至少,请尊重上海做出的努力——她不仅在为自己探路,也在为你探路!
我愿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相信你也一样~
上海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