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的情感短四字句子

有文化的情感短四字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农业文化遗产——我的田野课堂,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文化的情感短四字句子1

【观察者】

作者:陈俞全(90后青年学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全球农食系统转型等。)

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生动、具有饱满生命质感的乡土,是一名农业大学教师念兹在兹的工作使命。我一直认为,将农业学子的个体生命体验与乡土中国连接在一起是重要的,这会让他们有一种力量和冲动奔赴乡村,问询学术前辈的足迹,并在乡村中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

然而这并不容易。关于乡土与农民,讲述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述,才能唤起青年学子对于田野和乡村的渴望,这本身就要求教育者对于农业农村的细微观察和深入理解,更要求具备知行合一的行动力和自驱力。只有以身为度,才能让课堂变得鲜活灵动,让学生唤起热情。我想这也是我与农业文化遗产结缘的因由吧。

任何学术工作都需要一个好的切口,研究乡土社会尤其如此。2014年我跟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开展对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古枣园的田野普查工作,经由此,接触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坦诚地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农业文化遗产理念的先进性与现实操作上的困惑相碰撞,如何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系统性、活态性等要求落实到农业文化抢救和乡村建设的实践,仍然停留在摸索的层面。

面对当时农村的真实处境,一些经由书本获得的理论似乎“站不住脚”,而孙庆忠教授所提出的情感先行的治学理念,对于我后来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启发。他提出,遗产保护是情感的学问和实践,先求情理相通。要先爱上农业文化遗产的一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理解农民在平凡生活中的愿望和追求,才可能让项目、具体的物或人类行为的遗产保护具有可信力。唯有如此,研究才有温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参与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口述史工作。在搜集和阅读遗产地农民生活传记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独特魅力和丰沛情感。谁能想象泥河沟村的一位妇女主任,会为了保护村庄的枣园,劈山开路,夯土移石,甚至试图拦住凶猛的黄河水,这是怎样的一份果敢魄力!浙西一位饭店主,会为了业已失传的开化纸,散尽家财,自学编程、化工和机械,终于造出世界一流的古籍用纸,这又是怎样的决绝勇气!

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农人故事,在农业文化遗产地比比皆是。返乡青年李高福魂牵梦绕的是家乡哈尼梯田的红米线。为了创业,他摆过地摊、做过保险、卖过盒饭又当过老师,一路起起伏伏、历经挫折,却义无反顾。在他的讲述中,创业的痛苦被不断地消解,留下的是对家乡哈尼梯田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眷恋,这份执着让他迸发出惊人的行动能量。

这些故事,是人与人的相遇,是青春与青春的碰撞。它让我体悟到,农业文化遗产的最大魅力是创造出这些遗产的农民本身。当我们走到他们的心灵深处,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到的是澎湃的生命。正是这样的经历,拓宽了一名人民教师对于乡土社会的认知,我把它称之为我个人的“精神革命”。农业文化遗产不只是我的研究田野,更是我思想锤炼的课堂,它让我始终留存一份人情的味道在思考和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表达,坚守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就是在坚守我个人的精神园地!

从田野回归课堂,农业文化遗产的案例成为我教学讲述中最吸引人的素材,往往会勾连起学生们对于乡土社会和农民生活的好奇和亲近,我把它称为“来自遗产地的邀请”。

青年人需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中留存的古老智慧,是一个年轻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它更是一个缩影,折射出今天乡土社会的现实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也需要青年人,正是因为有无数青年人的投入和回归,农业文化遗产才始终保持昂扬的生命力,实现传承和创新。这是一场值得期待的相遇与相守,能置身其中,是多么幸运!

(本期选题支持:陈晨)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3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有文化的情感短四字句子2

光明日报北京9月12日电(记者牛梦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中秋节目,于9月11日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18:00全网首播。节目以二十余件与中秋相关的珍贵历史文物为线索,带领观众深入探寻中秋节俗,全方位感知中秋背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节目一方面通过“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形式,注重展现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美学特质,传达艺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让观众再次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歌曲《千灯愿》带领观众走进中秋灯会,营造出温馨浪漫的节日氛围;歌曲《彩云追月》带来一种在花好月圆的闲适意境中与亲朋欢庆的惬意感;戏曲舞蹈《嫦娥奔月》将京剧与舞蹈结合,再现古人对月亮的浪漫想象等。另一方面,节目注重借助历史文物溯源中秋流变。节目中,以珍贵文物为线索,通过专家解读、古风乐舞等表现手法,将珍贵文物既镶嵌进历史场景又契合了时代语境,将历史源流、传统文化、时代风貌、工匠精神、艺术情感等巧妙地融合起来。

中秋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缩影,凝结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古韵新声》中秋节目不仅在认知层面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和文化需求,更在精神层面上与公众产生情感交互、文化认同,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3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有文化的情感短四字句子3

我国拥有上下5000多年的社会发展文明史,而象征文化发展的甲骨文,至今已有3600多年的漫长历史了。所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不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奥妙无穷。那么,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学到底有多牛呢?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句吧。

这个例句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个句子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字,内容似乎也并不太复杂。可是,如果为这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且采取不同的组合之后,只要在断句、读音、语境、语调、语气等等方面有所不同的话,就可以和可能会变成意思很不相同的句子。甚至只是在字音的轻重上进行区别,都可能会形成意思相差很大的结果来的。


第1种:“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样断句的意思是,天下雨了,这是老天在故意留客。可是,只是老天要留客而已,反正我是决定不留客的。态度很明确,老天下雨了,客人会因此走不掉留下来,但是主人的态度是,即使天下雨留人,我也不留。

第2种:“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的意思是,天下雨了,这是故意要把客人留下来吗?但是,即使是老天下雨想要留下客人,我仍然还是不留。此句中的疑问和回答,更明确地表明了主人的态度。

第3种:“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照这样一断句,其含义就完全变化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下雨天,应该就是自然而然的留客天,客人问主人,这样的天气状况,你是留我还是不留我呢?断句变了,标点符号变了,语气不同了,意思也就截然不同了。

第4种:“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一句的意思又有所不同了,下雨天本来理应是留下客人的天气,那么我留下客人还是不留下客人呢?最终的答案是:我不留!先考虑了一下客观情况和人情世故,还是有点犹豫不决的,而后来态度却非常坚决。

第5种:“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最后这一句就似乎成为了客人和主人的对话句型了。其意思是,下雨天就是留客的天,人不留人天留人嘛。客人同主人:你留我不?主人回答说,天都下雨了,情理之中,当然要留啦。

……

仅仅道过以上5种的句式分析,相信大家就一定会被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学的无穷变化所折服了吧。多么奥妙神奇,多么不可思议:仅仅只有10个字,且还是相同的10个字,只是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断句,经过不同的组合,和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其含义就大不相同了。真的不知道在没有使用标点符号的古代,古人们是如何进行断句和准确把握语意的!


通过分析,我们不仅看到了汉语言文学确实非常之牛,而且还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汉语所表达出来的人的思想感情,又是多么的强烈而细腻,复杂而多变,这也许是世界上所有文字,尤其是拼音文字根本无法比拟的吧。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