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剪梅的情感相同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李清照《一剪梅》,一枚相思看得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老严拍案国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跟一剪梅的情感相同句子1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当然就是荷花,花虽然谢了,但是还残留着点点香味儿。玉簟,玉指的是白色,簟,在早年农村用的很多,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一般是用篾片编的,一块毯子一样的东西,大的有三、四米见方,小的也有一两米见方,把这种簟铺在地上,用来晒粮食。所以又叫晒簟。当然这里是比喻。湖边上的杂草茎都比较高,生长的时候水分也很充足,到秋天干枯了,就成了白色的,倒伏在地面,就像晒簟一样。老严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但是没有去仔细想过她到底在说什么。
轻轻地解开裙子。罗裳本来的意思是拴在外围的裙子,也就是说里面穿着长裤,外面穿一条裙子。因为她要独自上小船,为了撑船方便,就把罗裳解开了。就像我们打篮球的时候不能穿着皮大衣,遛狗的时候不能穿着拖鞋一样。
悠悠划着小船,却听到了云中有鸿雁的叫声,于是想到是不是有人给我寄锦书来了?锦书的意思本来是写在丝绸上面的信。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给丈夫夫窦滔。有了这个典故,后人就把锦书作为固定的称呼,就是妻子写给丈夫的信,又叫锦字。宋黄娥“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就是这个典故的标准用法。当然后来也泛指书信,就是读者们写给老严的那些信,也可以说是锦书。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一句是回答上一句,说寄锦书的是鸿雁。鸿雁是排成整齐的队伍飞翔的,有时候排列成人字,有时候排列成一字,有时候还排列在滑翔机的两侧。古人为了文雅,所以称为雁字。上午已经说了,这是秋天,草木枯白,深秋时候,大雁从北方飞回来了。
《汉书李广苏建传》讲到一个故事,匈奴把苏武弄到北海去牧羊,后来匈奴和汉朝关系转暖了,汉朝使者向匈奴要苏武,匈奴说苏武已经死了。汉朝使者说,他们得到一只大雁,在大雁的脚上发现一封书信,那是苏武写给汉朝的。这意思是揭穿匈奴人的谎言,说苏武并没有死。匈奴人没有办法,只好把苏武放回家。
大雁给苏武传书这件事情是汉朝使者临时灵机一动编出来的,但是鸿雁传书的典故也就流传下来了,甚至到了后面人们真的相信鸿雁能够传递书信了。当然飞鸽传书是真的。
所以李清照一听到大雁的声音,就想到会不会有人给她寄书信来了。当然雁字回时这一句,不仅仅是回答前面的问题,还承接下面的话。月满西楼,按照一般的理解,应该是月亮照进西边楼阁的房子,整个房子里面都亮了。然而根据下文可知,这时候的作者还在船上,还没有上楼,所以这个月满西楼,应该是月亮照亮了整个西楼的外面。作者处于月亮和楼房之间,看起来楼房上全是月光。
然而故事就来了。一开头能够看到杂草枯萎,那还是白天,现在已经写到了晚上。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作者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这不由得想起她另外一首词的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一条船,无所事事,苦捱时光。这种孤凄,有多少人能理解?尤其是大雁归来,时光流逝,其实并没有带来书信,也就是说远方的人还没有消息。
月满西楼,说明月光很明亮,所以能够看到花的漂零。深秋季节,百花凋谢。花自飘零水自流,不是说花落到水流里去了,而是花飘零花的,水,流水的,各干各的,两不相关。
这里隐藏了一个典故,那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典故被后人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作者在这里也是这个意思,看到水在流动,想到时间的流逝。看到花在飘零,也想到时间的流逝。这两种显示时间流逝的事物都代表了相思之情,所以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个“闲”字,世间有几人能懂?表面上说的是花和水的闲情,事实上说的作者自己,一方面苦捱时光,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另外一方面又悲叹时光的流逝,分别的时间眼看着越来越长。这种矛盾,正是冲击读者心灵的地方。
沉溺于相思之情,让人无限颓废,因此想方设法想摆脱出来,想“消除”。然而无法可以消除。计在这里就是办法的意思。花和水,它们的相思,自己可以不去看。下眉头,就是看不见了,当然是作者故意转眼不看了。然而自己心里的那种相思,却是无论如何也制止不了的。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是对分别的亲人的思念。当然一般的理解,是作者对丈夫的思念。李清照自小才气逼人,又嫁给了同为文学家的皇室赵明诚,夫妻二人吟诗作对,收藏古玩,创作文学,相得益彰,感情很深。但是两人的分别时间并不多。
根据历史记载,1127年,金国破灭北宋,过了几个月,赵明诚到南宋知江宁,这时候李清照留在江北。一直到了第二年,李清照才收拾好家里的东西,南下江宁。在镇江失陷、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一个弱女子竟然把几大车古玩珍宝顺利运送到了江宁,真有些不可思议。人们认为,这首词就写在赵明诚南下之后,李清照一个人在山东淄州的这段时间。
这个有待考证。老严非常欣赏李清照的诗词,尤其是年轻时候,每隔几天就会读几首。随着年龄增大,逐渐不读了。这不是说不喜欢,而是每读一次,会严重影响心情。李清照的诗词是有深入心扉的魄力的,能够感染人到无法自拔。
李清照虽然和赵明诚感情甚殷,然而她的性格比赵明诚更清峻挺拔,更坚韧,更纯粹。赵明诚丢弃江宁,独自逃脱,李清照就写了《夏日绝句》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李清照身上,远远不止千古第一才女那么简单啊!
跟一剪梅的情感相同句子2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而诗歌似乎专门为爱情而生。从诗经的关雎和蒹葭开始,中国诗歌中有着浩如烟海的爱情诗歌,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柔软我们内心的一潭清泓。在爱情的诗歌中,宋词似乎更加迷人,它那音乐的节奏、长短不一的句子和感情迷离的意境,也许正和我们爱情中的呼吸有关。我们的爱情,有时候是心如撞兔,有时候是情意绵绵,有时候又是生离死别,所有这些,都是对爱情最好的抒写。好玩的国学从唐宋词中,精选15首最缠绵悱恻的爱情诗词,献给拥有过爱情或者正在追求爱情或者爱情已经无疾而终的你,这些诗词其实在告诉我们,爱情,无论拥有还是曾经拥有,都是我们青春最好的礼物。
1.漫漫长夜的相思,如何解脱。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唐代:顾夐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好玩的国学:夜是爱情的双刃剑,既可以花前月下享受爱情的美好,又可能漫漫长夜无心睡眠。这首词体现了一个少女的怨字,情深意长。
2. 女孩子的大胆表白,帅哥我爱你!
思帝乡•春日游
唐代: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好玩的国学:向来温柔敦厚的中国文化,终于有了女孩子主动向男孩子表白的诗歌啦,这首词充分体现了青春期被蓬勃的多巴胺折磨的少女,看见白马王子那种一见倾心,为了爱情而不管不顾的神态!可以称得上绝妙。
3.思念是最好的减肥药!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好玩的国学:别说自己变胖了,那是你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
4.这是对情网二字最好的注释!
千秋岁•数声鶗鴂
宋代: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好玩的国学: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恋爱中的人,辗转反侧的时候,最能体味。
5.爱情,需要长久地等待!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好玩的国学:无论是生活哲学还是爱情哲学,这都是最好的词了!王国维先生的评价绝妙!
6.月光下,你的样子就是一首诗!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好玩的国学:晏几道是情痴是单相思患者,能在梦中常常见到的那个人,必定是你这辈子再也忘不了的爱人!
7. 我用十年的时间忘记你,但我失败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好玩的国学:多情苏东坡!其情真意切让人泪如雨下!
8. 问世间情为何物!
摸鱼儿•雁丘词
金朝: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好玩的国学:爱情的哲学就是坚守!
9. 爱并非长相厮守!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好玩的国学:爱一个人,不需要天天在一起!异地恋最考验爱情的纯度和硬度!
10.少妇的寂寞最难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好玩的国学:有谁知道,新婚夫妻马上离别的苦楚?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最好的回答!
11.爱情中,月亮是无辜的!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好玩的国学:这是一首绝妙好词!爱情中的月亮,极可能是女孩子最好的倾诉对象,也有可能挨骂哦!
12.文艺女青年的孤独
减字木兰花•春怨
宋代: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好玩的国学:相思就是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的孤独!
13.为什么真爱往往有缘无分?
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好玩的国学:一场有开始但没有结果的爱情悲剧的血泪之作!
14. 遇见你,是我一生美丽的错误!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好玩的国学:用欧阳修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可以说尽姜夔的爱恨情仇!
15.那个秋千上,仍有爱情的香味!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代: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好玩的国学:再回首西园,再回首那温暖的秋千索!
跟一剪梅的情感相同句子3
【网文问切】
作者:欧阳一菲(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由网络小说到影视剧,属于“二度创作”与“再创造”,价值的引领和文化的气息不应该是减弱的过程,而应该是不断提升、强化的过程,让价值引领更符合社会价值规范,让文化的气息更饱满、更地道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资料图片
古装题材网络小说从其萌芽、繁盛到备受热捧,一直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早期架空历史的古装题材,到后来炙手可热的穿越小说,再到近来日益红火的人物传记式古装题材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的成熟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滋养。近年来一些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热播剧集,如《后宫·甄嬛传》《如懿传》《芈月传》《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和《庆余年》等,将宏大的中华历史、经典的诗词歌赋,以及传统的民俗风俗一一展现,加之剧作不同的类型风格、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和精妙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风范,更提炼了“国风汉韵”的精髓,为网络文学的兴盛、中华文化的传承进行初步的探索。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为其发展拓宽了空间,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
让“架空”得以落地
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在创作初期,更倾向于采用“架空”历史的写作方式,或是以穿越时空的模式建构整部作品。这种远离历史的创作方式,在网络小说的影视化改编过程中,找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网络作家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就是从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回归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主要代表。原著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朝代,讲述乾元元年至乾元三十年间前朝后宫的一段腥风血雨的故事,而在影视改编中,则选择落地在清朝雍正年间,以清朝为历史依托,展现那段熟悉而又陌生的宫廷故事。
网络小说《庆余年》原本是一部穿越题材小说,讲述了现代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范慎,机缘巧合穿越到虚构的庆国,开启了一段扑朔迷离的余生探险,小说也因此得名“庆余年”。而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创作者采用“戏中戏”的叙事模式,将范闲在庆国的传奇经历,变换成某大学学生张庆撰写的一部小说的内容。这样的情节设计,既顺应了原著中“穿越”情节的叙事逻辑,同时与主人公张庆“用现代的观念,来剖析古代文学史”的研究理念相得益彰,且较好地缝合了网络文学虚构和正史之间的裂隙,为古装题材小说的现实回归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除此之外,对历史事件的精准定位,也是近些年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过程中的一种新尝试。由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芈月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其中有关“完璧归赵”“围魏救赵”和“合纵连横”等典故得到精准再现,战国时期张仪、屈原和黄歇等人物也一一出现,实现人物传记和历史史实的高度融合。由此可见,“架空”历史的落地、穿越时空的逆转,以及名人典故的创新解读,成为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的一条重要路径,逐渐引导观众关注历史、尊重历史、反思历史,并以更理性、更全面的眼光认识现实和观察现实。
让古典诗词鲜活“出场”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成为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创作的精神土壤。同时,网络小说又积极吸收并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新兴的网络文学形态与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共同探索前进的新路径。
近些年,由古装题材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尝试将古典诗词、词曲融入影视作品中,为传统诗歌的复兴和传播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当下,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古装题材热门剧集中,对经典诗词的再现方式主要有这么几种类型。
一是剧作的名字活用诗词典故。譬如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剧名,取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词句。小说在出版时,也分别以七句诗词做各卷卷名,分别是“故园今日海棠开,只有名花苦幽独”“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不待金屋荐华堂”“淡极始知花更艳,一片春心向海棠”“直令桃李能言语,何似多情睡海棠”“嫣然一笑新装就,春园海棠花独妍”“那人却道,海棠依旧”。每一卷的卷名都围绕“海棠”展开,与“绿肥红瘦”暗合,同时文风一致,文脉相承,增添了整部作品的文化底蕴。
二是经典诗词以台词的形式,在影视作品中高频出现。例如《后宫·甄嬛传》中,甄嬛参加选秀时向雍正解释自己的闺名由来,引用了北宋蔡伸《一剪梅》中的词句“嬛嬛一袅楚宫腰”,这句词暗合了甄嬛姿容娇俏、气质清冽,同时也借蔡伸的词作和品质,对剧中甄嬛父亲甄远道的个人抱负和赤胆忠心进行了烘托,对剧情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除此之外,剧中人物都有相应诗句作衬,诗句与人物性格、命运紧密相连,例如沈眉庄吟诵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安陵容吟唱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乐府诗《金缕衣》),果郡王在七夕之夜的慨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等。
三是以名著中的典故作为影视剧的核心情节。如热播剧《庆余年》便引用《红楼梦》中《留余庆》诗词:“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以此作为剧集的情节铺垫,进而规劝人们秉持济困扶穷的思想观念,与剧集的主题思想高度契合。经典诗词在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多样化灵活使用,既拓展了传统诗词的传播路径,同时也为受众理解诗词深意营造了一片沉浸式的空间场域,不失为一种新颖又广泛的传播方式。
让“考据热”不断升温
影视剧对大众文化消费的普及度相对较高,优秀的古装题材作品,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受众对影视剧作品中的习俗、服饰和礼仪等方面的“考据”,一定程度上赋予古装题材作品新的叙事维度,也对古装题材网络小说的写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许多细节,引发了一众网友的热议。该剧着力描绘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从人物服饰、发饰,到日常生活摆设,再到时代场景设置,都显得考究精致。剧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其从后往前插发簪的莲冠造型发冠戴法,受到了大家关注。观众围绕“子午簪”和“卯酉簪”的产生时间和身份象征展开了深入的考据和探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增加了电视剧的欣赏维度。
此外,剧中雷佳音饰演的“不良师”身穿的“圆领袍”“六合靴”,随身携带的“缚索”“臂鞲”和“烟丸”等饰物用品,真实再现了唐代胡汉杂糅的风格特质。剧中女子的“花钿”“发髻”“襦裙”和“半壁齐胸裙”等服装配饰多与名画名诗中的人物场景相互呼应。“一箪食一瓢饮”皆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法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琅琊榜》等影视剧作品,对中华传统礼数、风俗的再现也很精致。女子之间日常见面互问“妆安”,行“万福礼”;男子则作揖,行“拱手礼”;晚辈向长辈请安问好,则行“叉手礼”。这些礼数纷繁多样,且运用的场合也相当考究,在《说文解字》《东京梦华录》《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中都有具体的解说和图形的描述。
影视剧作品中亦有对传统食材、中药药理的研究和独到展示。例如《如懿传》里时常提及的紫参雪鸡汤、碧糯佳藕、牛乳糕和暗香汤等美食,在色彩搭配上别具匠心,就连落筷时,双箸触碰到“箸枕”的瞬间都显得格外香气诱人。这些设计不露痕迹地向观众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时菜名的“谐音”“隐喻”也成为剧集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再如《芈月传》中对土茯苓、大蝎子草、紫苏叶和牛舌草等中药药材功效的解读,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等元素更好地融为一体,使影视剧更具烟火气,开启了网络文学向现实生活落地的步伐。
由此可见,影视剧作品中的传统民俗细节,更能激发受众的观赏热情和心理期待。“考据热”的升温,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影视消费对文化价值的渴望与追求,影视剧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多维,成为传递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让创作理念始终走在正道上
融媒体背景下,网络为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网络文学也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也随之有了更多新兴的途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视频网站播出时的“小知识”弹窗,及时、精准地向观众解释剧集中的“知识点”,实时弹幕、迷你小剧场等环节的设计,新颖又灵活,为传统文化向“新新人类”的抵达,开辟了新阵地。
微博热搜话题、朋友圈转发、贴吧推广以及客户端相关文化活动的助力,某种程度上成为影视剧作品中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兴途径。同时,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逐渐开启了与游戏、动漫的联动,实现产业融合,为影视剧的跨产业传播提供了参考和经验,也为“国风汉韵”的跨产业传播提供了可能性。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当下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联模式愈发多样。“互联网+”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文学、文艺和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考验和挑战。网络小说作家需要秉持坚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再创作,不应将一些伪科学、封建思想和玄学迷信引入创作,造成创作理念上的迷失。由网络小说到影视剧,属于“二度创作”与“再创造”,价值的引领和文化的气息不应该是减弱的过程,而应该是不断提升、强化的过程,让价值引领更符合社会价值规范,让文化的气息更饱满、更地道。
融媒体背景下,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策略和方式上更为多样,网络、文学、影视、游戏和动漫等产业的互通互动,将为网络文学、网络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探索。面对这样的新兴局面,我们需要满怀憧憬,同时也更需要时刻保持警醒。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高校影视专业‘双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4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