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下片抒发情感的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宋徽宗不仅字写得好,词写得也不错,这首《眼儿媚》酷似李煜词风,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最美诗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眼儿媚下片抒发情感的句子1
提起宋徽宗就不能不说“瘦金体”,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至今仍然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
宋徽宗其实不仅字写得好,而且诗词水平也不错。在靖康之变后,他被俘北上,在金国的囚徒生活,让他终于明白了人间疾苦,回想起之前的生活,心中颇有悔恨之意。他的这首《眼儿媚》就是抒发亡国之慨的词。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一茶】6册 品味唐诗+宋词+元曲诗经+汉代诗赋+魏晋诗文
¥56
购买
上片回忆被俘虏前骄奢的帝王生活。“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曾忆”二字点明北宋覆亡、帝王之身已成梦幻。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包含着国家多少历史往事,词人多少辛酸血泪啊!看到这句词又想起了后主李煜《破阵子》中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两句其词意完全相通。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这几句具体描写皇家的豪奢。“琼林玉殿”写所居住之所,除宫殿外,还有那搜刮财货,竭尽民力兴建而成的园林。这一句又可以对应李煜的“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句。
下片抒发被俘虏后的愁苦之情。“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靖康之乱后,昔日花香如绣的汴京城已是荒草丛生,只剩下断壁残垣,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尽管词人身在尘沙漫天的荒漠之中,但依旧怀念着自己的汴京,不时在梦中去重游。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最后三句写梦醒后的情景。梦醒之后,繁华散去,词人又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耳边忽然又传来阵阵凄凉的羌笛声,让人不忍听。《梅花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曲调,身在胡地的词人听到这支曲子,怎能不黯然伤神呢?
词的上片追忆亡国前汴京城的繁华,通过对昔日汴京生活的追忆,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词的下片虚实结合,写词人被俘之后的愁苦,将词人心中的思国之愁和亡国之痛表现得韵味悠长,和李煜亡国后的词风酷似,两位艺术型皇帝最终都沦为阶下囚,可见本职工作做不好,其他方面再出色也是枉然!
眼儿媚下片抒发情感的句子2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宋]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③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③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
(1)词的上片中作者产生“快”情的原因是什么?
(2)词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胙者袖剑豪游,登楼壮观天地,不仅有清风助兴,更由于碧深秋水、万顷波光和壮阔景象的感染。
(2)对比(或象征等)手法。“变”与“不变”对比。或君山是诗人的象征。远眺君山,渺小一点,但如中流砥柱,
历经沧桑,永远挺立。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坚定志向、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案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
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
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
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
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
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
“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①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②,庾楼月③,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④,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
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②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
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③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
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④担阁:耽搁。
(1)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对此加以概括。
(2)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借“角声”“燕”“雁”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凄清、冷寂、哀伤的秋光图。
(2)①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旅舍客馆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砧上的捣衣之声
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角声”“燕”“雁”都寓有久别归家之意。②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无奈被些
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自在生活。③借对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
约的描写,表达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其深层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④历经
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欲在景中寄托情感而不得。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答案 (1)①动静结合。“坠叶”为动,明月是静。
②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
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2)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
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
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
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
“自题”自赏,自取其乐。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6.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孙道绚,中原人,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漂零遂与流人伍”,流徙江南,只身
寄居一室。
(1)上阕中有一个字用十分形象,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词看,作者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飞”字用的传神。从视觉方面着笔。透过窗棂看到月光透过林梢,穿入小屋,写出了不眠者眼
中的月光情态,境界极佳。
(2)词中表达了词人处于离乱寡居之中,恋旧居、爱旧国的思想感情。上片写作者所处环境,由客观事物象
征作者的心态,下片深入刻画词人内心世界.抒发出怀念国都的思想。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山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当时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了这首词。
②长沟:大河。
(1)①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
B.“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
D.“二十余年如一梦”,既指洛中旧游之美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
②结合全词,试分析“闲”字流露出的词人的情感。
(2)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南的人生经历,请比
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200字左右)
答案 ①A(上片确有豪酣之气,但全诗主要是借今昔对比抒发怅惘之情。“奠定全诗悲壮的基调”一说有误)
②词人在作品开头回顾了往日豪酣欢乐的生活,而现在只剩此身,这个“闲”字正表达了流 亡中的孤独和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词人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无可奈何,这个“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历尽磨难的自我解脱。
(2)陈词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上片写昔日群英聚会,月下弄笛,长夜畅饮。这种快乐不仅来自朋友的欢
聚,也来自故土洛阳的美景,与眼下一人流亡对比,愈发加重了词人此刻的惆怅和怀念,抚今追昔,徒增伤
感。而李词则善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写国破家亡的伤感。比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南
飞,只因为是从北而来,就觉得是老朋友,刻画了独在异乡的忧伤,“梧桐’’树下点点滴漓的“细雨”,表现
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3)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1)答题要点: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
(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 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
或: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
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说明。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案 (1)从视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衬托:远近分明,动静结合。
(2)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目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
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
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②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B不是花落叶败,而是花香袭人。
②答案示例:“弄”字描写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嫩技拳,含蓄的表达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欣悦陶醉;“锁”字描写浓密的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强烈的表达作者不堪回首的伤春愁绪。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
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
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
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
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答案 (1)画线句用了拟人、比喻(或化静为动,或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
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
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2)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
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
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
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
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
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
12.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①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
注释:①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于其妻亡故后。② “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
(1)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2)“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瘦”字,拟人,形象生动,表现了灯花从亮到灭的过程;既是灯花瘦,也暗含着作者因思念而
心碎形瘦的情状。
(2)语中带有埋怨的语气,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眠,希望醉眠入梦,在梦中
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曾见过亡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的上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做具体分析。
(2)“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用了谁的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 (1)上阙寓情于景,传达出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孤愤之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
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
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
的风格。
(2)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吐血”的典故。
(1)词人写杜鹃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极力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词人“况半世飘然羁旅”的身世说说这首词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泠泠”是清凉、清冷之意。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照进稀疏的竹林,洒在竹林的地面,给人清冷之感。“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
(一说:“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涨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2)寂寞之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
细微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的寂寞情怀。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②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
(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
(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
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 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2) 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
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
16.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注]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1)两首词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 (1)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忆江南》描写江南风景色彩鲜明,格调高爽,直抒自
己怀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梦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
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2)白词好:意境更开阔。作者在词中特意写杭州之秋,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一写灵隐寺赏月
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
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使我们读后恍如身临其境。“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
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一动一静,写
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愉悦,流露出对杭州的难忘难舍之情。
皇甫词好:描写更细腻。全词借梦中所闻动人境界,描绘了江南水乡梅雨季节的风光,寄托了作者思念故乡
的缱绻之情。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
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角到听觉,构思极其概括而富于层次。堪称为清新隽永,颇富诗情画
1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⑴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⑵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如此作结,有何妙处?
答案 ⑴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层次,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远处是万里江天,近处是一村烟树,
杳霭微茫,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后两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看画时的主观感受,赞叹观赏米元晖画笔如见
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之上。
⑵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
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的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如此作结可谓
一箭双雕,既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又表现了对米元晖更高的评价:能绘出如此境界的画家,其人之清高
绝俗不言可知。
眼儿媚下片抒发情感的句子3
芳草碧绿,郁郁葱葱,长满了小路,
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蒙蒙,
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
诗词中的芳草,
随着诗人人心情,
满怀愁苦,倦怠慵容,
十首芳草诗词,是惆怅,还是欢喜?
《江南春》
【宋】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烟波渺渺,垂柳依依,芳草萋萋蔓延至天际,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去,离人愁思萦绕;汀州长满了蘋花,心上人还未回还。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词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眼儿媚》
【宋】洪咨夔
平沙芳草渡头村。 绿遍去年痕。
游丝下上,流莺来往, 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 金鸭水沈温。
海棠影下,子规声里, 立尽黄昏。
李这首词构思了一位黄昏日暮伫立芳草渡津跷首企盼意中人归来的闺中痴情少妇形象。从早至晚,直至黄昏逝去,夜幕降临。可见思妇期盼归人心情之切。
《谒金门·春半》
【宋】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
《玉楼春》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城上春光明媚莺啼燕啭,城下碧波荡漾拍打堤岸。绿杨芳草几时才会衰败?我泪眼迷蒙愁肠寸断。
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看红颜已暗换。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举杯,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
《生查子》
五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首词用清峻委婉的语言, 生动形象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对情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描摹出一种深沉悱恻的情绪。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上片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而感到萧索。下片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韦庄是唐末五代诗人。此诗通过刻画唐末时期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表现了乱世初定后人们沉溺于短暂安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之情。全诗暗用前人诗句,运用反衬手法,语言清新,抒情委婉。
《画堂春·春情》
【宋】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这首词先渲染春睡气氛,写东风吹拂柳条,春日渐长,斜阳映照芳草。接着写杏花零落入泥,燕子衔沾花泥土筑巢。由景而人,美人面对花落春去之景,自然无心红妆,不得不陷于春困。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是王安石著名的怀古词,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