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和黍离的不同情感句子

桃夭和黍离的不同情感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品读《诗经》8首,字字皆动人,句句是人生!值得细细品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国学书院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桃夭和黍离的不同情感句子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诗歌。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口的诗句让人耳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一首天籁之音娓娓动听。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一个姑娘就要出嫁,喜气洋洋要去夫家。

嫁人,在从前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种种情愫,真如一树桃花迷着眼。

诗经·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天不见她,就像过了三月整。一天不见她,就像三季那么长。一天不见她,就像熬过三年来。

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思念。

诗经·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人间最难求,便是一知音。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古人的感情,都有信物。一件信物,可以在身上放一生。不是信物好,只是情意重。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你就是我的那一位。人间最美的季节,是情思萌动时。

诗经·邶风·柏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我心不比那方石,不能挪动又转移。我心不比芦苇席,不能随手便卷起。

我心坚定,但要你惜。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越喜欢一个人,就记得他越多细节,相思就填得越满。

诗经·卫风·硕人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丰满前额弯弯的眉,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阅尽世上种种好,人间还是女子俏。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桃夭和黍离的不同情感句子2

孔子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温柔敦厚,诗教也”。的确,《诗经》中的一些句子,读起来总是给人暖暖的感觉,就像是傍晚的秋风,说不出的惬意。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卷耳》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柏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女曰鸡鸣》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葛生》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

有哪一句暖到了你?

桃夭和黍离的不同情感句子3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这是《诗经》中的著名诗篇《蓼峩》。

身为离家的游子,又是嫁于外地最终也不能够落叶归根的女子。每每读这首诗,总是心有戚戚焉。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与我有着同样的心境。

一直以来,在文字的长河里,《诗经》中很多简洁到像谜一样的句子,令许多人望而生畏。

其实,如果真正解释开来,就会觉得原来《诗经》是如此的朴实无华。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中《蒹葭》《桃夭》《黍离》《采薇》《木瓜》《釆葛》《草虫》《葛生》《卷耳》《野有蔓草》《山有扶苏》……等许多直接以植物命名的诗篇,都好像是在我们的周边取材、信手拈来。

其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等名句,很多人也都是张口就来。

由此看来,从西周初年开始有记录,到春秋中期成书,以及最后记录的作品,大约前后跨度有五六百年的《诗经》,不愧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而这些入诗的植物,我们之所以在今天读来也并不觉得陌生,则是缘于其产生地域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范围从南到长江北岸,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诗经》起初叫做《诗》。也就是孔子曾多次提及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等。

在司马迁的记载中,也称其为《诗》:“《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而实际上,关于这部叫做《诗》的书,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传世的版本中也并不是300首,而是有311首,只是后人为叙述方便,依然称作“诗三百”。

再后来,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而改名为《诗经》。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据说,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从早期的许多诗篇能读书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其中的《周颂》产生于西周初年,时代最早,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基本上属于贵族文人作品。这大概是《诗经》的创作背景。

《大雅》则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现存305篇的《诗经》(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只是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些诗篇大多没有作者名字,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佚名”。原因是在周代设有专门的采诗之官,每年春天,这些采诗官就摇着木铎去收集民间歌谣,然后再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因此,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据着很大篇幅。

《诗经•小雅•蓼莪》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再回头看开头提到的出自《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就很好理解了。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该诗前两章用“比”,表现“父母劬劳”;后两章用“兴”,象征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遥遥相对。

中间两章,一章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另一章则写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整首诗情真意切,入心入肺,表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就是: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尤其是那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亲生下了我,母亲你喂养我,抚育我,疼爱我,看我成长,照顾我,出门回家把我抱在怀里。想要报答你们的恩德,可是老天不容许。)

这是何等细腻地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痴情眷恋、真切悲怆。其笔法及诗意为今人所不能及,我们今天的读者,只是从诗中感慨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的同时,也反观自身,为人子女, 到底懂不懂得如何行孝?

清人方玉润称此诗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是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感,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今人读之沉痛悲怆,凄恻动人的诗篇,也不由联想到父母辛辛苦苦养育,而我们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的悲凄。

关于《诗经》中的每一篇诗,细品细读,不同的读者,不同的心境,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也只是列举此篇,浅谈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悟,而已。

最后,拆解一下《蓼莪》中的几个知识点:

蓼:读作lù:意思是很茂盛。

莪:读作é,莪蒿,是一种长在江边水泽的野生植物,由于其以根生绵延,团团簇簇,抱团而长,因此又叫做“抱母蒿”,诗中以“莪”为主取意,也就寓意深远了。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游子走在水边,看到了茂盛的野草,忽然却想起了家乡那繁茂的莪蒿,触景生情,思念父母的感情油然而生,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只有兀自伤感父母养我一生的辛劳。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人生在世,如果不能常伴父母在身边,就像那没有了水的瓶子,那瓶子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要怎么才能报答父母的恩德呢,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这里的“发发”(读作bōbō),指“疾貌”。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律律意同同烈烈;弗弗意同风声。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南山的崇山峻岭里,狂风凛冽。大家都有父母,唯独我不能在您的身边养老送终(卒:终。指终养父母。)表达出游子心中无奈的悲怆。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了《朱子家训》,以及孔子的《庭训》。

孔子在庭院里见儿子孔鲤“趋而过庭”时,问其学诗了没?

答曰:没有。

孔子训之:不学诗,你何以为言?

有一天,孔子再次见到儿子从院子里跑过去,又呵斥道:你站住,我问问你,今天学礼了没?

孔鲤又答曰:没有。

孔子再训之:不学礼,怎么去做人呢?

这就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教给自己孩子,也是教给我们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学诗,就是指的诗三百之《诗经》)

孔子告诉我们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两项:一是要学诗以提高自身修养。二是要学礼以提高道德水准。

惭愧的是,我虽没有饱读诗书,平日里也倒是注重学习,致力于提高自身修为。

「来今日头条,搜“免费书单”,海量小说免费读」。


遗憾的是,今天有人在文后留言问我:舍之堂老师您好,我问过别人好几次都没得到答案,“什么叫做诗”,您怎么看,有空闲时回答便可,多谢。

我竟无言以答,胡乱搪塞了几句。也因此才有了此文。在此希望有学问高深的老师们能给这位朋友,也给以解答。@舍知堂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