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的情感核心的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九下〗之 23.《出师表》,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田螺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出师表中的情感核心的句子1
23.出师表
诸葛亮
走进作者: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表 :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背景简介: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nìng),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公元223 年十月委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225 年(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作准备的。公元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崩。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227 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城。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书,篇名为后人所加。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中来源于张俨的《默记》,也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是伪作。
结构脉络:
主旨感悟: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以及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知识点归类:
一、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本文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 三顾茅庐 和 临崩托孤 两件事。表达了 受恩感激之情 。
3、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 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7、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势,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二、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1)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2)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4)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6)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三、重点课文内容理解(问答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答:(1)、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告诫刘禅能“思危”,激励其发愤图强之志;(2)、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指明希望犹在,意在促使能够刘禅励精图治。
2、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
答: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兴亡,使后主刘禅(shàn)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3、作者自述身世,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目的是什么?
答:三件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大事。
目的——(1)自叙本志,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2)感念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达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3)指出创业的艰难,劝勉后主继承父志,发愤图强,兴复汉室。
4、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荐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5、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文中最能表明作者情感的句子是什么?
答:战略目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6、从文章第六、七段看,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答: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的贤臣,是一位懂得治国之道,有政治远见的人。
7、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答: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我们学生都应该广开言路,广泛听取他人意见,虚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
8、诸葛亮努力地培养刘禅成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你认为一个比较出色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强烈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9、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 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运筹帷幄;三顾茅庐
俗 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歇后语: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10、跟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三气周瑜;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
四、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1、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2、《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五、重点字词解释补充:
庶竭驽钝:庶,但愿,希望;
生字新词
疲弊(bì) 陛(bì)下 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 裨(bì)补阙quē)漏 行(háng)阵和睦
夙(sù)夜忧叹 崩殂(cú) 妄自菲(fěi)薄
陟(zhì)罚臧否(pǐ) 以彰其咎(jiù)
出师表中的情感核心的句子2
在漫长的隔离期里,一个朋友向我求教,她家有个初中生,孩子别的都还好,就是文言文不成。她跟我说,现在古诗文在语文占比大幅提高,特别拉分,必须得把握好。
我告诉她:古文和英文有点像,你背再多的语法都没用,重要的是语感。而语感的磨炼,只能来自于大量阅读。但是,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阅读古文并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所以只能强行要他们背诵。
古代蒙学极讲究诵习功夫。虽然背诵的内容如今已不适合,但“背诵”本身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中学时代背古文背得痛不欲生 ,每次看到“朗读并背诵全文”就眼前一黑。但现在回过头来,所有我张口就背的篇章,比如《出师表》《捕蛇者说》、《岳阳楼记》、《曹刿论战》等等,都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肌肉记忆。你提一句“叫嚣乎东西”,我立刻接“隳突乎南北”;你说“衔远山”,我立刻“吞长江”;你说“肉食者鄙”,我立刻能对“未能远谋”;你说一个“苟”字,我立刻能对……呃,“全性命于乱世”。
我走上社会之后,再没有一篇文章我能背诵得像中学课本一样熟极而流。
所以说,古文要拿高分,没有取巧之道,只能靠平时积累,水磨功夫,没法临时抱佛脚。比如你给他讲“动词使动”,孩子未必能明白。但只要背熟《陈涉世家》,一提“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他自然知道生气的是谁。哪怕你不理解“动词使动”也无所谓,语感有了就好。
我朋友见我帮不了她 ,失望而去。但她也不是全无收获,我放下电话,也变得焦虑起来。虽然这会儿距离孩子小升初还早,可得未雨绸缪呀。这会儿基础不打好,以后可就来不及啦。
虎爸的火苗,开始在我胸口烧灼起来。
儿子之前也接受过一些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他妈妈教的一些诗词,我教他背了点《声韵启蒙》、《渔翁对韵》,幼儿园里学了一部分千百三。他们本来还打算教《弟子规》,被我严防死守顶回去了。
那时候,我定了个原则。第一,教孩子审美,不教规矩。让他感受到汉语的韵律之美,不能像这德那德班似的,灌输一堆陈腐道理;第二,背诵兼讲故事。死记硬背是必须的,但家长不能脱开责任,要给孩子讲解背后的故事,这样有助于记忆,也可以触类旁通,了解更多知识;第三,不强求,真不想背就算了。竹条和戒尺省下来,以后留到数学课用。
其实还有个第四,不在客人前炫耀背诵……呃,这个另说吧!
出于焦虑和远见,我觉得可以考虑接触一点正式的文言文了。琢磨了一番,我决定从《前出师表》试试看。
说实话,《前出师表》挺难的,拿它当第一篇入门,门槛有点高。不过孩子一直在听《三国演义》的评书,对三国背景很熟悉,而且他超喜欢诸葛亮,多少可以弥补一点背诵的痛苦。当然,我也另外准备了《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狼》、《李寄斩蛇》、《宋定伯捉鬼》一些怪力乱神的短篇章,万一出师表推不下去,就拿这些试试。
我跟孩子一商量,他还挺感兴趣。
于是从一个月前开始,我每天临睡之前,陪他在床边背一段《出师表》,不贪多,就一两句。第一天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第二天背“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天一天累计。
他一边背,我会一边给他讲解,从字、词到历史背景:
小宝你知道“先帝”是谁吗?就是刘备。刘禅你还记得吧?被赵云在长坂坡救出来的那个小娃娃,刘备死了以后,他当了皇帝,所以刘备就叫做先帝啦。不过这个词不光用来形容刘备,只要是上一代死了的皇帝,都可以叫先帝……不,不,你不能叫爸爸先帝。
你知道益州在哪里吗?就是现在的四川,出熊猫的地方。三国时候的蜀国就在那。来,我拿手机地图,你可以自己指一指。(10分钟后)你指够了没有!你只是想趁机看手机吧!还给我!
创业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开创事业,就是要做一件很大的事。还记不记得李梓曦的爸爸?中班的时候他是开奔驰去接李梓曦,大班就改高尔夫了啦。他就是在创业,你现在能理解什么叫危急存亡之秋了吧?
我们的节奏是,头天晚上讲解一个新句子,熟读即可,不求背诵。第二天早上,趁着热乎劲背诵,背好了以后,加上之前诵熟的段落,连着一起背。这样一来,每天都可以温习前面的全部——反正也没开学,有大把时间来消磨。
我一直在密切观察,生怕孩子会不耐烦。我可不想变成一个强迫孩子达到自己梦想的熊爹。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兴致很足。虽然每个句子都那么诘屈聱牙,但他居然坚持了下来,并没什么不情愿。(当然,中途我充值了一盒新乐高和两个变形金刚。)
读着读着,我惊讶地发现。因为要逐句甚至逐字讲解,不光他在探索新世界,连我对《出师表》也有了新的感悟。
比如说吧。为了方便孩子背诵,我会对长句子进行拆解。“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这一句,我拆出几组对仗:“侍卫之臣”对“忠志之士”,“不懈”对“忘身”,“内”与“外”。孩子背对仗效率很高,背完在前面加一个“然”,中间加俩“于”,后面加一个“者”,就背得了。
还有一个更高难度的句子:“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我是这么拆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样一来,主干变成了四字一句,节奏分明。孩子先把主干背下来,再添加“若有”、“及”、“使”、“也”等虚词,很快便可以推过去了。
通过这种拆解方式,让我发现了诸葛亮的一个小秘密。
我中学时代特别中二,整天写文言文,偏偏又写得极拙劣。老师天天批评,我不服气,觉得他们在扼杀一个文学天才。后来老师想了个办法,让我站到讲台上当场朗读《出师表》,再读一段我的。
我发现前者我能一口气读下去,呼吸绵长不断,而我写的那些狗屁玩意儿,没读上几句,上气不接下气。
从此以后我就知道音律之美的真实意义。好的文章,不止是文气通畅,呼吸也是通畅的。
中文的性质决定了,四字与六字交替出现能呈现出一种近于音乐的美妙韵律,再加上内容上的对仗,即所谓“骈四俪六”。这种文体非常优美,朗读也铿锵上口,极适合吟诵。
不过骈俪体有一个缺陷。它适合抒情,但不适合说事。你要说明白一件事,还得先满世界给它凑对仗去,凑来凑去,句子工了,正经事却偏了。后世韩愈之所以要搞古文运动,就是嫌骈文这种东西太迁就句式,以辞害意,形式干扰内容表达。
汉末魏晋之际正值骈文兴起,《出师表》虽然是一种表,里面同样也有骈俪痕迹。这不算什么发现。但我在带孩子一句一句背诵时,读出了诸葛亮文笔上有一个小特点,或者说小技巧。
需要抒情时,诸葛亮能立刻来一大段华丽骈文,把读者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诸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事情,他能立刻收回文笔,改回朴实明白。
这种朴实明白的长句子,并不是真的土鳖,而是用骈文巧妙地改装过,且不露痕迹。
还是举刚才的例子:“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把虚词连词什么的剥掉之后,我们会发现,句子的主干可以很轻松地断成四字一句,而且文意相对完整。再加上诸葛亮对平仄的处理很巧妙,抑扬顿挫形成一种暗示。我们在背诵之时,会不自觉地每四个字停顿一下,节奏感登时就出来了。不信你读一下,你想不按这个节奏都难。
诸葛亮在说事理时,虽然写的是散句长,但会有意无意处理成四字或六字一组,再拼装到一块,形成一个貌似朴实的长句。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句虽有节奏,内容却不刻意追求对仗。这样一来,既不影响表达,同时又保留了骈文的声律调谐。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却不会流于华丽浮夸。
比如诸葛亮的遗书里有一段:“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大体四字一句,但不追求对仗,因为这是在交代遗产情况;然后画风一变:“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你看,到了抒情部分,稍微点缀了一句对仗,情绪立刻就出来了。真是收放自如。
这个技巧在汉末魏晋的很多文章里都能见到,但诸葛亮运用得最为纯熟。
不信大家可以对比同时期的曹植。曹植的文才,是诸葛亮没法比的,他给曹丕写过一封信,主动表态要上阵杀敌,他是这么说的:
“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
你说文才斐然不斐然,辞藻华丽不华丽,用典妥帖不妥帖?
相比之下,《出师表》是这么说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同样是请战表决心,曹植是浮在半空,满世界忙着对仗,没一句落在地面上行。而诸葛亮早已经把北伐的必要性、客观条件、主观因素说得清清楚楚。
这就是文人和实干家的区别。
搞明白诸葛亮这个文风特点,再来背诵《出师表》,就轻松多了。很多长句子这么一分拆,带节奏带到飞起,儿子也背得飞快。当然,这个拆分方式只是为了方便记忆,其实有点割裂文意,大家要注意。
我从3月2日开始让他背,今天是4月1日,差不多一个月。他已经顺利推进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一句,胜利就在眼前。
昨晚我问他:“我们快背完喽,你觉得诸葛亮这个人忠心吗?” 孩子的回答出乎我意料:“我觉得诸葛亮像爸爸你。”
“是因为智慧?相貌?还是两者兼有?”我很高兴,催促他详细说一说。
“你每次送我上学,在车上也是这么讲话的。”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出师表》里好多诚宜啊、宜啊、不宜啊——这不就是,你应该做什么和你不应该做什么吗?跟你一样。”
“…………”
从前我看《出师表》都是一扫而过,未及细思。听他这么一说,我回头自己读了一遍,忽如醍醐灌顶。
《出师表》号称“千载一表”,但严格来说,它是最不像表的一份奏表。表是什么?是臣给君写的报告,姿态自下而上。
而《出师表》里诸葛亮对刘禅的种种规劝,完全不像是一位臣子劝皇帝。就像马小烦指出的那样,诸葛亮一直在说这个”宜”,那个“不宜”,大到朝政用人,小到言谈举止,简直像是在宣读小学生行为规范手则。所以历代一直有人说,诸葛亮霸道,是权臣,居高临下对刘禅指手划脚。
但再多读几次你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就拿人事来说吧。
换了曹操上出师表,只需说一句“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就够了——皇上,这都是我的人,你好好任用,别多问哈,后面不用说了。
而诸葛亮是怎么说的?
他推荐完这些人选之后,不放心地补了八个字:“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按说这八个字精炼得很,已经把核心意思说透了。可诸葛亮还没完,他生怕刘禅看不明白,赶紧又添了几句。
“宫中之事”后面,接一句“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后面,补一句“然后施行”。最后想了想,又加了一段:“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这哪里是霸道,这分明是絮叨啊!
这语气我太熟悉了。我送儿子上学,一路上就是这么絮叨:“你上厕所记得跟老师主动说,别害怕。厕所知道在哪吗?撒尿时记得离池子近一点——但别太近,不要把尿溅身上。尿完得洗手啊。”
罗里吧嗦,没完没了,恨不得把每一个环节都叮嘱到。你们品品,是不是跟前面那段出师表的画风有点相似?
也许举我奶奶的例子更合适。我奶奶烙羊肉馅饼,每次端上桌,她都来一句:“赶紧趁热乎吃。” 我还没动筷子,她总会补一句:“要烫你就先吹吹。” 我每次都暗笑老人唠叨。这不废话嘛,真烫我还不知道等会儿再吃?
她过世之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羊肉馅饼,再也没听过“要烫你就先吹吹。” 我从那时候起,才逐渐明白奶奶藏在这些废话里浓浓的关爱,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爹妈现在也变得絮叨了,我一点都没不耐烦——好吧,其实还有一点——但更多的是珍惜。他们在用这种废话在爱我。
这次背书,我发现《出师表》里这种“废话”特别多,诸葛亮恨不得把每一件事都叮嘱一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情感,活脱脱是一个行将出远门的老父亲,担心傻儿子在家里吃不上饭,忧心忡忡,拉着手反复叮嘱。
“陛下啊,我烙了好些饼,可都套你脖子上了。你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吃完眼前的,别忘了再转一下啊。有座你就坐着,没座你就站一会儿……”
他要真是个霸道权臣,真心不用操心到这地步。
《出师表》里诸葛亮对刘禅体现出的感情,绝非单纯的君上臣下,也不只是传统观点赞扬的拳拳忠心。在我看来,那是一种无限接近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切。距离我第一次读《出师表》已经过去几十年,直到有了孩子,才体会到这种情绪,而我这时也已经老了。
文章的最后,分享一些小八卦。
孩子第一次背这么长的文言文,纵然有我讲解,背得也很吃力。他总会犯一些哭笑不得的错误。
比如他总会把“疲敝”和“崩殂”记错位置,背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疲敝,今天下三分,一周崩殂”——好嘛,刘备也真惨,拖了七天才死。
再比如他会把“志虑忠纯”记成“志虑清纯”。郭攸之、费祎和董允三个蜀汉大臣瞬间变成了SH48……
他前期碰到的最大困难,有一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句确实很拗口,而且这里的“遗”要读成“喂”,他总忘。我说你可以用联想记忆法。第二天他果然倒背如流,一边背还一边狂笑。
我问他为啥笑,他说我是这么记的:“先帝捡粑(粑)以喂陛下……然后想象那个画面,就再也忘不了啦。”
行吧……只要刘禅不给你托梦就行。
出师表中的情感核心的句子3
初中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最全汇总,考试必备!
语文默写一直困扰着很多同学,今天为小冬老师为大家整理全部初中语文名句默写,初一,二的同学可以用做不就到来的期中考试,初三的可以复习一下,用以备战中考!
一、《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鱼我所欲也》
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六、《出师表》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七、《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八、《三峡》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九、《马说》
1、《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马说 》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马说 》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马说 》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2、《马说》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十、《小石潭记》
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7、《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十一、《陋室铭》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十二、《岳阳楼记》
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阳楼记》中2.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十三、《醉翁亭记》
1、《醉翁亭记》中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十四、《记承天寺夜游》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十五、《爱莲说》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六、《送东阳马生序》
1、《送东阳马生序》中,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的语句是: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人们愿意借书给自己,那时因为作者很守信,这些句子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表现作者在寒冬腊月中勤学品质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表现作者向“乡之先达”谦恭、虚心地求学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作者回忆“从师”经历中感叹岁月艰辛的句子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十七、《诗经·关雎》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十八、《诗经·蒹葭》
《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十九、《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十、《饮酒》(陶渊明)
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3.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十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十三、《使至塞上》(王维)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二十四、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十五、《行路难》(李白)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3.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十六、《望岳》(杜甫)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十七、《春望》(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十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三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翰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十一、《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十二、《观刈麦》(白成易)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家田输税尽。
三十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十四、《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三十五、《赤壁》
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十六、《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三十七、《夜雨寄北》(李商隐)
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三十八、《无题》(李商隐)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十九、《相见欢》(李煜)
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四十、《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十一、《浣溪沙》(晏殊)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四十二、《登飞来峰》(王安石)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四十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四十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四十五、《游山西村》(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四十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四十七、《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十八、《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十九、《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五十、《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