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中能表达情感的句子

游子吟中能表达情感的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详细解读《游子吟》:六句诗,三十个字,歌颂母爱的巅峰之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山枫说文化与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游子吟中能表达情感的句子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游子吟》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个字,却早已成为中国人表达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的最经典的一首诗。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古典诗词中有那么多写母爱的诗,写母亲的诗,这一首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慈母手中线

孟郊这个人一辈子不得志,一辈子很穷困,苏东坡曾经形容中唐的两位诗人,一个是孟郊,一个是贾岛,形容他们是“郊寒岛瘦”。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两个人诗风以“寒”和“瘦”来著称,所以“郊寒岛瘦”固然是形容诗风的,但未尝也不是在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孟郊

唐代当时有一大批类似孟郊的诗人,很有才华,很有抱负,但是因为出身比较低微,不受当朝者的重视,参加科举考试费尽周折。孟郊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为什么这么大年纪才考上进士呢?因为唐代进士录取的名额太少,多则二三十人,少则十几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孟郊已经非常幸运了,考中进士之后,他写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宋朝有评论家认为,孟郊这个做派有失体统,这是他们不理解孟郊心里的急切,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功名,没有自立能力,难道当一辈子啃老族吗?

溧阳市

孟郊虽然考中进士,但官给得很小,区区溧阳尉。溧阳在哪里呢?就是现江苏省溧阳市。溧阳尉就是县官底下的一个属官,但是孟郊就在这样一个比较低的官职任上,依然把母亲接来奉养。一个人要尽孝关键是态度,关键是具体做了什么,至于本人是贫还是富倒在其次。孟郊就是这样一位知恩图报的孝子。

关于孟郊的母亲我们知道的很少,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孟郊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常言道十年寒窗苦,古人更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人考进士要去首都。比如孟郊,他要考进士,要么去西京长安,要么去东都洛阳,这一走一回之间,路上有时就是好几个月,路远的甚至需要一年左右。这要谁来支撑他们的生活?就靠家里人,就靠老母,所以说,任何一个考中进士的寒门士人的背后,都有一份坚强的厚重的母爱,在为他们支撑着。孟郊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首诗,那无疑是对他母亲的巨大付出的一个回报。

萱草

诗中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虽简单,用意深长,因为知道孩子可能回来早不了,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在京城有的人一住就是两三年,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早早回家,但又不希望他早早回家,希望他得了功名之后衣锦还乡,这种矛盾的心情都缝在了衣服里边。孟郊除了这首《游子吟》,还写过一首《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萱草,又名忘忧草。母亲看到忘忧草,可以稍稍减缓一些思念孩子的情意。《游子吟》是从孩子的角度来写母爱,而《游子》是从母亲的角度来写对孩子的思念。

母亲谁都有,母爱非常的伟大。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母亲的付出,我们从小到大都接受着母爱的哺育。对于在古代封建社会的这些知识分子来说,母亲对他们尤为重要。唐代有人编纂了《女论语》,这本书就是为教导女子而写的,特别强调女子、母亲、妻子在家庭中是非常的重要,之所以历来有很多歌颂母爱的诗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家风的传承,跟母亲有非常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一个孩子的成长,他身上气质的形成,他良好习惯的形成,跟母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中国人最讲家国情怀,国是千万家,家是小的国。在家庭里面,父亲、母亲、兄长、姐姐,他们的作风,他们的言行,他们的良好习惯,对于一个家庭,对于晚辈,对于弟弟妹妹影响巨大。我们喜欢《游子吟》这首诗,它固然是孟郊献给自己母亲的诗,但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家共同献给我们母亲的诗呢?我们歌颂母爱,其实从一个侧面也是在歌颂我们对祖国的爱,因为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

游子吟中能表达情感的句子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传世佳作,他将母亲的慈爱与子女报孝心里表现的淋漓致尽。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而远在他乡的儿女也无时无刻想念着母亲,感叹自己无法报答母亲的爱。每次读到这首诗,脑海总会浮现一个画面:一位灰白头发,身穿补丁衣服的老母亲坐在油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细密的缝着衣服。而中国唱诗班推出的系列动画第三集《游子吟》将这一画面用另一个视角展现出来。

2017年,继《元日》《相思》两部动画后,唱诗班制作团队又以唐代诗人孟郊笔下的《游子吟》为历史背景,结合清代史学家、经济学家、考据学家王鸣盛的人生经历创作出了第三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游子吟》。

该片通过四个小孩玩扎盲盲的游戏,无意间发现了一件破旧的衣服,引起主人公王鸣盛的回忆,于是给孩子们讲起了关于这件衣服的故事……小时候王鸣盛家里非常穷,经常受到其他孩子们的嘲讽和戏弄。童子试前一天,母亲连夜为他缝制衣服,第二天被母亲叫醒后发现一件新衣服放在自己床前,感动的王鸣盛一头扎在母亲怀里。

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信心十足的去参加考试,过了童子试,后来又考过了秀才、中了进士,最终成为了礼部侍郎。

故事凸显了母爱的伟大和主人公的刻苦、努力和孝顺。短片引发观众的无限联想。今天我要结合故事内容,以及由故事内容引发的感想,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分析解读。

01、从故事情节分析:简单的故事情节呈现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细腻的母爱、孝顺的子女以及小糕团象征的好征兆,无一不散发着温情气息

隆冬,雪花飞舞,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四个小孩子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无意间打翻了箩筐,发现了一件旧的棉袄,看到下朝回来的父亲,孩子们问“是谁的棉袍,这么小,是哪个穿的呀,这么破还留着”。父亲看着棉袍眼含泪水陷入了沉思……给孩子们讲了跟这件棉袍有关的故事。

1、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①母亲为儿子暖手的场景,引发观众联想

镜头转换到王鸣盛小时候。家境贫寒的王鸣盛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穿着破旧的衣服,走在放学的路上,冻得鼻涕直流。回到家里母亲捧起鸣盛的手,双手不断地揉搓,同时哈气为他取暖。鸣盛手脸都已暖过来,深情地望着母亲,母亲会心的一笑转身烧火做饭。表达母亲的温柔慈祥和无限的爱,这种爱像春天般的温暖。

②一个梦境反衬出母亲连夜为儿子缝补衣服,更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睡觉前鸣盛看着自己破旧的衣服,想象到明天童子考试,自己因为穿的衣服太旧而遭到门卫的嘲笑“真是不成体统”而有些忧虑。鸣盛细微的心里变化,母亲看在眼里劝鸣盛早点睡觉,明早还要考试,自己端着油灯退出鸣盛的房间。短片中这一小小细节为下面的梦境做了铺垫。

渐渐的,鸣盛睡着了,在梦里一股热气吹了过来,他喊着“娘,是你在烧水吗?”接着他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有很多软绵绵的棉花,还有一个很大的织布机。一道亮光照着进来,梦醒了。“盛儿,盛儿该起床了”,鸣盛睁开眼睛,一件新衣服放在床前,他拿起新衣服,闻着新衣服的味道,激动地“谢谢娘”,当看到抬头却发现,母亲眼眶深陷,眼底乌青,两只手皲裂,手指冻得通红。

他才反应过来:梦里看到的软软的棉花和那台织布机,实际是母亲连夜为他缝制棉袄,鸣盛感动地扑倒母亲的怀抱里。

在我看来,片中母亲的形象,正是我们无数家庭母亲的写照,她们慈祥善良,为儿女辛苦操劳,从无怨言,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母亲的爱如春天的般的温暖,像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不断前行。

2、儿子的孝顺,遵从了儒家的孝道

  • 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更不想让母亲太过辛劳

寒来暑往,顶风冒雪,王鸣盛始终穿着父亲破补丁的衣服去上学堂。在放学的路上,同学们经常嘲笑他穷酸,像个叫花子,还戏弄他,将他绊倒在地上,回家后从未跟母亲提起。眼看到了童子试的时间了,内心盼着自己有件新衣服,但看到母亲日夜辛劳的身影,始终不忍开口。

  • 美梦成真后的感激之情

童子试前一天晚上鸣盛睡觉前望着自己破旧的衣服,想象到明天童子考试自己因为穿的衣服太旧而遭到门卫的嘲笑“真是不成体统”而担忧。渐渐地睡着了,做了一个温馨的梦:他趴在柔软的棉花里,傍边一台大的织布机在织布。被母亲叫醒后,看到一件新棉衣放在自己的床前,高兴不已。连忙向母亲道谢,看到连夜为自己缝制衣服母亲深邃的眼眶和冻得皴裂的手,激动地扑倒母亲怀里。

3、小糕团的出现,预示着好的兆头

①妹妹养的小糕团联系家庭感情

小鸣盛在油灯下看书,突然发现一只老鼠在衣服里,妹妹告诉他,这是她养的小糕团,可千万不能让母亲发现。鸣盛答应了妹妹,并帮她隐瞒小糕团。兄妹俩正开心的说笑着,母亲发现后神情严肃的敲打鸣盛脑袋,兄妹俩相视一笑。这里表现了哥哥对妹妹的照顾和手足之情。

②小糕团带他实现梦想

梦境中小糕团身上一个大大的魁字,驮着鸣盛遨游星空,他发现那些星星都变成了他书上念过的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个场景预示着他要考试成功并高中魁首。小糕团又带他进入另一场景,他趴在暖暖的棉花中,身边出现了一个正在织布的织布机,代表着他想要一件新的衣服,一到亮光照射进来,天亮了母亲将他叫醒,一件崭新的衣服放在他的床头,他的梦想成真了。

小结:

影片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场景,展现出一名科考学子在科举考试前夕忐忑不安的情绪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这种情形其实像极了我们现实生活:影片所呈现的氛围一如莘莘学子高考前夕承载家人期盼与紧张不安的状态,而小糕团的形象又在紧张氛围中注入一丝温情治愈,让人心生欢喜。

02、从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不畏贫寒、刻苦努力,母亲勤劳持家、用爱激励儿子前行,母慈子孝的中国传统家庭模式让人倍感温馨

1、主人公虽家境贫寒,但刻苦努力,最终功成名就

家境贫困王鸣盛,风雪中穿着父亲破旧的衣服,忍受着寒冷和同学的嘲笑戏弄,坚持上学堂,刻苦读书,从未放弃学业。反映出主人公的隐忍和坚强。

他怀揣梦想,带着母亲的关爱和期盼,穿着母亲缝制的新衣,充满信心去参加考试,他不仅考过了童子试。又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考过了秀才,考中了进士,后来到北京做了官,时任礼部侍郎。表现出主人公的努力和坚持。

2、母亲勤劳持家,用爱的力量鼓舞儿子一路向前

虽家境贫寒,母亲却用爱给这个家带来温暖。她每天辛勤劳作,以一己之力支撑着这个家。她用自己的双手揉搓着鸣盛冻得通红的手,为他取暖;她洞察和了解鸣盛的心里,为了鸣盛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穿着新衣参加童子试,她彻夜未眠为鸣盛缝制新棉衣;在鸣盛贪玩时,她也会面带严肃的敲打他,以告诫他努力学习。

鸣盛穿上新衣,带着母亲的爱和期望去参加考试,母亲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劳作。

鸣盛的母亲不正是我们现今无数家庭母亲的写照吗,她们不怕辛苦,默默付出,用无私的爱呵护着儿女,鼓励和支持着儿女们努力学习,安心工作。

03、从表达情感分析:全人类共通的母爱情感,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缩影,人穷志不短,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再现

①母爱的忧思:全人类共通的母爱情感,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缩影

短片中没有过多的镜头表现母亲,而是通过小小的细节和梦境来呈现出来,让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

  • 细节一:鸣盛放学回来,母亲捧着冰冷的小手,反复的揉搓,不断地哈着气为他取暖。当鸣盛暖过来后,母子目光相对,彼此露出会心的笑容
  • 细节二:考试前一天晚上,母亲轻轻的为鸣盛盖好被子,嘱咐说:“快睡吧,明早还要参加考试呢”,鸣盛望着自己破旧的衣服出神,母亲端着油灯退出了鸣盛的房间,关上了房门。
  • 细节三:第二天早上叫醒鸣盛,看到鸣盛抱着新衣服开心的亲吻的时候,母亲疲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 细节四:鸣盛看到母亲满脸的疲倦,眼底乌青,两只皴裂的手冻得通红,母亲发现鸣盛看自己,赶紧把手插到袖口里。鸣盛大喊着“娘”扑倒母亲的怀里痛哭。母亲抚摸着鸣盛,连声说:“好了,好了,傻孩子”此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尽管短片中没有刻意渲染母亲的形象,但母亲的每一个举动,无不拨动着观众的心弦,感受着伟大无私的母爱。观看短片让我模糊了双眼,泪水不止一次的流下,随着镜头的推进,母亲的身影不断地浮现在眼前……记忆的闸门将我带到了40多年前:

  • 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小朋友们开心的打着雪仗,回到家里,母亲将我拉倒煤炉旁坐下,帮我换下湿透的棉鞋,放到炉旁烤干;
  • 因为在外面手冻得太凉,直接烤火怕伤到手,像剧中母亲一样,捧着我冰凉的手用她温暖的手为我取暖。
  • 感冒发烧时,母亲端来热面汤看着我喝下,帮我盖好被子发汗,坐在床前不时的摸摸我的额头感受体温的变化。
  • 收到师范学校的通知书,母亲比我还要开心,开学前夕亲手为我缝制了一身新衣服,为的是让我入学报到的时候穿上。
  • 为了我的学费,母亲起早贪黑裁剪缝纫,每到集市时,她早早出门,骑着自行车驮着货物去集市上摆摊售卖。

虽然母亲早已不在,但她的爱一直陪伴我成长,激励着我一路前行。如今这份爱我又传递给了我的孩子……

我认为,母亲的爱是伟大的,任何美好的语言和美丽的辞藻都不能准确的表达。她就像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前行。

人穷志不短,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的再现

家境贫寒的王鸣盛,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单薄的补丁衣服,走在雪地里,被同学嘲笑戏弄,绊倒在地上,他没有愤怒和奋起反击,也没有告诉母亲,而是把它化作了一股力量。他不惧严寒和酷暑,每天坚持上学堂刻苦的学习。终于有一天他出人头地,通过了层层考试,最后到了京城做了官。但当年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一直保存着,而且当看到它的时候,仍满含泪水。似曾相识的经历,让我感动并产生联想:

60年初,我出生在农村,一家10口人,全靠父母和大姐种地维持生计。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哥哥姐姐都没能完成学业,唯一的希望都在我身上。因为家庭成分高,加上身材瘦小,上学的时候经常被男生欺负,有的时候被他们欺负哭了,怕父母看到,快到家时把眼泪擦干在进家门。

白天去上学,放学回来先帮着母亲干家务。晚上趴在床上看书学习,有的时候看着书就睡着了。每到星期天和节假日的时候都要到田地里帮着父母干农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顺利考上初中、高中、师范学校。终于不负众望,1984年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实现了我的教师梦,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我想,每一个从苦日子里挣扎前行的人都能对影片中传达的不屈精神感同身受。从《游子吟》中,我体会到一种精神,那就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我们要为了家人的期盼和自己的梦想。我始终坚信,勇往直前,坚持就是胜利。

写在最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的时候学习这首诗,只是背过,成人后对这首诗表达的母爱和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有了一定的理解,当为人母的时候,才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含义。特别是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彼此牵挂,更加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如今中国唱诗班创作团队推出的《游子吟》更是将母亲的慈爱形象与子女报孝心里表现的淋漓致尽。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我想说:仍在外打拼或者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的儿女们,不要忘了,远方的母亲一直牵挂着你们,她们不求你们任何回报,只想知道你们过得怎么样?身体还好吗?工作顺利吗?天冷了知道不知道添加衣服?……所以,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如今通讯网络如此方便,平日里给父母打个电话,发个微信报个平安,问候一下父母,有条件的视频一下,他们会非常的开心。

切莫等到父母不在时遗憾终生。

游子吟中能表达情感的句子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想必是一首大家可以脱口而出的诗。以前单纯地觉得母爱伟大,但现在更多地认为母爱是细腻的,是落实到点滴之处的。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连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薄,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上了大学之后,当我再次读起这首诗时,感触大大不同以前。突然理解了母亲的唠叨,明白了母亲的辛酸。所以我也学会了在她唠叨我时,用平淡接受取代厌烦;在她不明白某些东西的时候,用耐心告知取代埋怨。

每当我看到她两鬓新增的白发,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我总没来由的感怀。我怕,我怕我在这叛逆的季节里忽视掉的那份铭刻在灵魂深处的爱,在我现在已懂得这份深爱时来不及好好且完整的弥补。在我读懂母爱,真正理解《游子吟》的那一夜,抬头望了望窗外,月光更亮了,肆意地洒在我的身上,只觉,月光仿佛有了温度,暖暖的。

站在岁月里留连,留连着那人、那事、那情,那份无以为报的深爱。

 《游子吟》以简单的笔触书写了不简单的情感,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