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与情人节的情感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圣诞节,靠抵制你是挡不住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晨枫老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圣诞节与情人节的情感句子1
这不是文化自信的问题,这是社会需求问题。
1
昨天是平安夜,咱们说说圣诞节的事儿。
眼下,虽然很多人喊抵制,但圣诞节是抵制不住的。
我第一次隐约意识到这一点,是在2008年的平安夜。
那一年我因为在上海读书,因此有机会到徐家汇天主堂去见识一下。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最震撼的一个场面,不是弥撒中的一些仪式,而是牧师的一个要求:
他说:“今天是圣诞节,上帝普爱世人,因此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请在座的每一位朋友,无论相识与否,都向你身边的人,送上一句圣诞快乐。”
当时,整个大教堂里,顿时响起了一片互道“圣诞快乐”的声音。
当时的我作为一个“沪漂”,也有半年没回家了,能跟旁人互道一声节日快乐,感觉特别温暖。能跟这么多人一起过节,更是从没经历过的。
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圣诞节这类“洋节”的厉害,因为它给你的某些文化体验,是我们的“土节”提供不了的。
很巧,中国抵制洋节的思潮,大概也萌芽于同一时期——
2006年,北大、清华、中国社科院等几个在京机构的左派知识分子坐在一起瞎聊,因为“痛感”圣诞节等洋节在国内有抬头的趋势,就联署了一个倡议书,号召中国人“抵制西方文化侵略,慎过圣诞节”。
这个做法在当时看,就是个行为艺术。
随后的这些年中,随着“洋节”在国内越传越广,抵制洋节的呼声也同步推广,2018年的时候,终于有学生穿着汉服上街打横幅,要求“中国人只过中国节”了。
而这两年,看到“民气可用”,一些地方政府又开始下场,参与到了抵制洋节的行动中去。
但在“抵制洋节”越喊越凶的同时,过洋节的人其实是越来越多的。
前年平安夜那晚,我在北方某大城市,突然想回忆一下大学时的感觉,就去了当地的教堂看了看。
但到了门口,我就被义工劝了回来,因为当天教堂里已经太满了,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已经挤不下了。
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真相,在一片抵制中,圣诞节其实越来越火。
2
为什么圣诞节这样的洋节,会在各方的合力喊打下越传越广呢?
我不得不说,在这个问题上,幻想靠“抵制”就能收效的人,又犯了激进主义者那种想当然的错误:
他们以为节日就是个文化宣传品,弘扬哪个,抵制哪个,老百姓照着过就行了。
但事实上,节日其实是供给每个人的“精神商品”,人们过节,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精神需求。
以“精神商品”的定义来衡量当今中国的传统节日,你会发现,中国传统节日的“要素”是严重单一化的:我们现存的所有传统节日,几乎都是以“阖家团圆”为核心展开的,重在处理、协调亲族内部关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不信你就点点看:
春节,吃饺子,阖家团圆。
元宵节,吃元宵,阖家团圆。
清明节,上坟祭祖,阖家团圆。
端午节,吃粽子,阖家团圆。
中秋节,吃月饼,阖家团圆。
重阳节,登高望远,阖家团圆。
冬至,又吃水饺,还是阖家团圆……
有个老外曾经拿着这种中国节日表来跟我打听各个节日之间的异同。
他问我一个,我就说,这个节我们吃啥啥啥,然后“with my family”,
再问我一个,我又说这个节我们吃啥啥啥,然后“with my family”,
再再问我一个,我又说这个节我们又吃啥啥啥,然后“with my family”……
解释完了后,人家老外得出俩结论:
第一,你们中国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第二,你们中国人除了with your family,就不需要别的社交了吗?
看见这洋鬼子对我的“文化输出”不买账,我当时就义愤填膺,气急败坏想冲上去咬他。
但还好,我忍住了,我知道自己不能这么不讲理——“文化输出”不成,就冲上去乱咬,那岂不是跟“抵制洋节”的愤青们一样了吗?
不是说“阖家团圆”这个核心不好,但请你假设,自己是一个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学习或工作的“某漂”,这种清一色的“阖家团圆”节,能满足你的精神生活需求吗?
中国当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的“原子化”。
一个青年,告别自己的故乡,来到北上广等城市谋生,平时的生活就举目无亲,谁都靠不上,到了过节的时候,你再让他“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不是一种精神抚慰,而是精神折磨。
当然,某些比较传统的人可能会选择一过节就践行“阖家团圆”的准则、不计时间和经济成本回家探亲。
他们脱离了原本生活的那个对他们有用的社交圈,回乡去跟那些与他们已经几乎不认识的宗族成员经营关系。这在实践中,会让他们感到极度疲劳,而从经济效能上讲,也是一种浪费资源。
当代中国青年普遍觉得传统节日过得“太累”,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高度单一化的节日跟他们的需求已经严重脱节了。
而这个时候,洋节就插了进来,刚好满足了这些青年们除了家庭之外其他的精神需求。
我们先不去讨论圣诞节等洋节的宗教成分。至少在现实实践中,由于这些“洋节”的玩法更能帮助年轻人就地寻找精神慰藉,并完成社交。
它们过起来方便,过起来开心,过起来随意。所以年轻人愿意过。
在这些节日中,一个在现代大城市读书、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可以不去触碰自己“举目无亲”的伤疤,而直接与周围的朋友、同学、同事、情侣产生联系、融洽关系。
所以他们会不可避免的卷入这场“过洋节”的大潮当中去。
简单点说,中国传统节日面对“圣诞节”等洋节的“战败”,就是因为它们不配适后城市化时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快,一二线城市各种“漂”青年的越来越多。就地过节、就地社交的“洋节”因为更能满足这些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所以才会越传越广,这与是否“崇洋媚外”无关。
3
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如此单一化,都强调“阖家团圆”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孟子和墨子同样主张人应该爱他人,但对于应该怎样去爱,他们有争论。
墨子所主张的,是“兼爱”,他主张“爱无差等”,即人应该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爱自己的邻人,再像爱自己的邻人一样爱世界上的所有人。
所谓“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这个理论其实特别像基督教中“彼此相爱”的那种教诲,但它在中国,最终被另一种思路所打败了。
与墨子针锋相对的,是孟子。他打出的是儒家“仁爱”的旗号,主张“爱有差等”。
孟子更令中国人信服的论证:人和人之间就是亲疏有别的,我们肯定会爱父母胜于爱兄弟,爱兄弟胜于爱远亲,爱远亲胜于爱邻人……
这套思想,在当时的儒法辩论中,最终战胜了墨家的兼爱,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来用以构建社会组织体系的主流理论。
我们抛弃了“爱无差等”而选择了“爱有差等”,在当时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传统农业社会立足的劳动组织,就是农村宗法社会。而农业协作,一般就是基于亲戚血缘关系展开的。
你过年期间走亲戚访问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二伯、五叔、七舅姥爷什么的,他们很可能在来年农忙的时候帮你一起收拾庄稼。所以在节日里去走走亲戚、联络一下感情是非常必要的,这几乎就相当于现代公司里的“团建”。
与此同时,古代大一统帝国也要利用这套“爱有差等”来构建其合法性,帝王们要求臣民们像爱父亲一样爱君主,像爱家一样爱国。这些叙事,都是从儒家的“仁爱”观中生发出来的思想。
与中国相比,西方最终在宗教、商业文化等背景的助力下,选择的却是“兼爱”。
相比于儒家,基督教推崇的那种“普世之爱”很类似于墨子的“兼爱”思想,它确实不能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提供协作加成,也无法为大一统君主提供“爱君如爱父”的合法性。
但它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它提供了宗族社会被拆散之后重新组织的合法性。
这一点美国这样的新大陆国家体现特别明显。美国最早的殖民者们,很多都是只身逃难到此,再怎么拖家带口也不可能把整个宗族搬过来,但由于基督教所倡导的爱是“兼爱”式的,他们到了新大陆后“每逢佳节”,就不用做“倍思亲”的愁苦,直接去教堂就可以了,只要还有同教信仰者,自有人与他们同乐。
“兼爱”的模式,天然的更适合工商业文明展开,因为工商业协作的对象大多是陌生人,这一模式,更有利于他们建立互信。
而这种趋势,也促使了圣诞节这样节日随着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勃兴,进一步强化其社会属性。最迟到1843年查尔斯·狄更斯写《圣诞颂歌》的时代,西方的节日已经开始做配适于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
至今经过近200年的转型和磨合,它们已经高度的融入了现代社会中,相比于我们“亲亲尊尊”的传统节日,更适于“弱关系”、平等人群之间交际和表达善意。
最典型的例子,前不久,哈工大的“感恩节事件”,宿管阿姨因为自费送了学生们一盒费列罗巧克力而被一个学生威胁举报其“过洋节”。
这个事情发生后,很多舆论都说这个学生上纲上线、不知好歹,说的很对。
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疏于讨论了——这位阿姨显然没有“传播崇洋媚外思想”的动机,那她为什么要选择感恩节这个她自己也并不熟的节日,向学生表达善意呢?
很显然,是感恩节这个节日的名字和它所包含的理念,让这个阿姨感到了这是一次融洽与同学之间那种“弱关系”的机会。
如果你一定要让阿姨在传统节日给同学送温暖,不是不可以,但由于传统节日自带的那种“家族感”,阿姨这样送,很容易就被理解成想跟同学们建立一种“类亲属关系”,双方都会觉得很别扭。
类似的情况的,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中随处可以见到,越是在大城市,年轻社群的交往中,我们越能感觉到,融洽非亲属之间的关系,“洋节”要比“土节”给人感觉自然的多。
你在圣诞节送人个礼物,大家都觉得很自然。
你等清明节再送,大家会都觉得你是神经病。
这不是崇洋媚外,这就是各自节日自带的文化属性使然。
我们不得不承认,像感恩节、圣诞节,这种西洋节日帮人更好处理“非亲属关系”。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至少目前是没法供给的。
4
所以,那些闭眼空谈抵制过洋节的人,都没搞成清楚真正的逻辑关系: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人们产生了过“阖家团圆”之外的社交节日需求,而后洋节才会涌进来,填补这个空缺。而不是洋节来了,我们才有了这个需求。
而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跟社会的需求作对,不管你打着什么旗号,这种遏制都是徒劳的。所以洋节是抵制不住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迎合现代人需求,我们也不必过洋节,改造一下传统节日就可以了啊!
这个思路不是不可以,但执行起来会特别别扭。
比如“七夕”,原本也是“向天乞巧,吃巧果,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但这几年就被成功包装、改造成了“中国情人节”,完美适应了现代公众的需求,是目前传统节日改造中唯一成功的案例。
但这样的改造,到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还是篡改?这又是个扯不清的事情。
所以最简单最省心的方法,就是不要搞这种劳什子,直接把洋节引进过来为我所用就好,“拿来主义”是最方便的。
文化之所以需要交流,正是因为任何一个文明思维都不可能是全面的,必须互相借鉴和引进。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真正的盛世,几乎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大规模进入和互融。
佛教进入中国后,僧侣们曾经也曾要求信徒都过“佛诞节”,儒家知识分子也曾反对。但后来如何呢?现如今,有几个人还记得腊八其实是佛诞节,也是“洋节”?
不管过什么节,都坚信中国人依然是中国人,我们的主体文化不会因之改变。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当然我知道,即便我写了这么多,依然有人会说:你们的需求我就是不管,我就是要抵制过洋节!
……
那我告诉你一个事实,你现在过得双休日,严格说来也算个洋节:星期日之所以要休假,就是因为西方人要空出这一天到教堂去做礼拜,所以它又叫礼拜天。
连着它一块抵制了吧,别休周末了。
周周007,多能弘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美德”?
敢跟全社会的需求作对,累不死你……
本文首发“海边的西塞罗”,作者授权推送。
圣诞节与情人节的情感句子2
我掐指一算,就快要到情人节。
情人节缺什么?可能你缺一个有情人,这个我管不了。
也可能你缺一份礼物...相信很多小伙伴跟笔者有同样的焦虑,一到对方生日,圣诞节,情人节,纪念日就各种抓头挠腮,绞尽脑汁不知道送对方什么礼物,生怕最后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送啥礼物好仿佛成了一个世纪难题。
那么我们到底!!该送什么礼物能让女朋友的心情瞬间变美丽呢?(认真脸)
不用担心,小编我为大家分享一份自用的情人节礼物清单,这份清单小编足足整理了八小时,可以说是真正呕心沥血得出的成果。
(PS:这份清单里的产品关键词是高颜值,而且都跟装饰有关,恰恰击中女生最重要的需求点:变美腻!!为了帮助大家找到一个明确的购买目标,以下产品具体到了产品的品牌与型号,而且从几百到几千各种价位、从装扮类产品到科技产品全部覆盖,推荐收藏!)
TOP 1:路易威登LV老花链条包
很多小伙伴看到这款产品可能会吓一跳,居然排在TOP 1的是一个奢侈品?!其实LV的老花包可以说是永恒的经典,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绝杀的优势,就是推荐这款经典款价格在众多奢侈品中偏低,对于有较多预算的人来说可以负担得起,价格虽然贵了点,但它堪称入门级必选,笔者想了想还是把它排在第一位。
最后再附上一个全球各国比较价格的实用工具:比价链接,需要的小伙伴取走不谢。
TOP 2:迪奥星空礼盒限量版
现今哪个小仙女不想要一支美美的口红装扮自己呢?可是很多直男朋友们不了解口红,选起来一头雾水,不如直接选礼盒套装准没错。
首先这款礼盒本身的包装就非常有特色——是一件浮雕Dior星空花纹的包包,不仅可以用作手包使用,也可以搭上随配的背包链使用,而且内有520表白色、666番茄红、775玫红色、888开运红与999滋润版五款畅销色号口红,一条龙全部搞定。
TOP 3:SK-II神仙水米老鼠限定礼盒版
神仙水是SK-II家的当家花旦,荣获过不少知名美妆大奖,在化妆品界极负盛名,甚至成为很多手头并不宽裕的妹子梦寐以求的产品,在前几年更有人专门去日本买这件产品,影响力自然没的说。
在效果上也并不用担心,很多人质疑神仙水到底有没有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是否名过其实,根据笔者身边使用过的朋友的经验,它的效果是因人而异,也有很多网友表示这款产品的控油祛痘有一定效果,对于白头黑头的清理也不错。
细分之下它的礼盒套装有很多款式,建议选择下方链接这款米老鼠限量版,因为它既有限量款的名号,又是限量款中最便宜的。
TOP 4:香奈儿黄邂逅香水
说到香水笔者最有发言权,笔者和女朋友基本用遍了各大品牌的香水,经常去各大商场试香,而香奈儿这个品牌可以说是众人皆知了,它的黄邂逅最容易被女生接受,在平价香水中绝对属于前三的存在。
先来看看它的官方介绍,前调是菠萝、鸢尾花、广藿香、粉红胡椒、风信子,中调是茉莉、柠檬,后调是麝香、广藿香、香草、香根草,然后是笔者说说个人的香评,它的初始香味有种恬淡的感觉,其尾调也感觉非常贴服,还点缀着一丝丝若有若无的花香味儿。
在购买时需要注意的是透明盖是淡香,金属盖是浓香,建议选择淡香型,因为或许有少部分人会觉得浓香的味道重了些。还有一个雷区千万别踩,就是不要千万错买成香水小样,小样容量极小,是用来给人试用的,许多直男送了小样会非常尴尬,后果也不堪设想...
TOP 5:TCL XESS美容仪
前文已经说过女生最大的需求点是变美变漂亮,那么美容仪肯定能让她眼前一亮,因为这个东西比较新奇,她从看到的第一眼开始肯定是从惊喜到开心,而且美容仪的实用性比较强,又有哪个小仙女会拒绝一款能让她提升颜值的神器呢?
之所以推荐TCL XESS这款美容仪有两个原因,那就是品牌力,市面上美容仪鱼龙混杂,各种大小品牌非常混乱,想买到一个有质量保证的美容仪除非自己亲自试用,不然很容易翻车。
另一个推荐原因是这款产品运用的技术,作为一个家电编辑,笔者深知那些毫无科技水平的美容仪的功效,有很多只能起到去水肿的作用,而TCL XESS美容仪的射频技术可以紧致平滑肌肤,增强皮肤弹性,是一件值得买的产品。
TOP 6:AMIRO化妆镜
和美容仪一样,大家还是不能吝啬的购买一些不知名的百元小众智能化妆镜,这里笔者只推荐一款AMIRO化妆镜,其它的全部Pass掉。这时可能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不选其它的产品?编辑是来推销产品的?其实并不是,推荐这款产品完全是因为它的颜值加实用性。
首先关于颜值,笔者认为一款好的产品纵使它拥有多么强大的新技术、多么高的性价比,但是颜值太低依然不会讨喜,因为女生一般买东西只看颜值,所以送情人节礼物首先颜值要先过关。
另一方面,这款产品相比其它美妆镜导光能力更强,了解美妆镜的朋友都知道,美妆镜的主要作用是打光,以方便女生更好的上妆,除了普通的冷暖光和亮度调节,产品对于肤色的显色能力尤其重要,这是衡量美妆镜好坏的最大标准,而这款产品的光源效果不会出现眼角、鼻侧的阴影,细节表现更出色。
TOP 7:戴森卷发棒
戴森推出的一款名为Dyson Airwrap的卷发棒一经推出就风靡全球,全世界的爱美人士纷纷为之剁手。她们心动的原因很简单,这款号称“神器”的卷发棒,不仅能够自动卷住头发,还有气流能帮你一边吹干,一边定型,不超过150度的高温,还能对头发的伤害大幅度减少。
戴森卷发棒在美国上市才1天,7件套完整版的就已经售罄了,足以说明它的火爆程度,因此用来送做情人节礼物非常合适,实用价值高。在具体版本方面有普通版、配件更多的高配版、礼盒版三个版本可供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购买。
TOP 8:戴森吹风机
和戴森卷发棒一样,90%女生都不会拒绝戴森Supersonic 吹风机,或许对于一个吹风机来说,它确实有点贵,但它可以每秒20次监测出风口的温度,控制温度始终不超过150℃,这样不伤发的功效真的甩了其它吹风机好几条街。
2020年买戴森吹风机其实更能赚点小便宜,因为在去年年底戴森吹风机做出了升级,带来了全新研发的柔和风嘴和新一代造型风嘴及扩散风嘴,扩散效果更好,更利于头发造型。这款产品有礼盒版和普通版,大家可以按需购买。
TOP 9:华米智能手环月霜
纳尼?要送智能手环?普通的智能手环确实挺丑的,但华米的月霜不一样,买它给女朋友更适合当一个装饰品,而且是很好看的那种(如果审美不来也可以出门右转选择施华洛世奇),下面笔者放张图让大家感受一下。
这款华米Amazfit月霜不论是名字寓意,还是造型设计方面,都别具匠心,在细节方面也做到了贴合当下时尚女性用户们想要兼顾实用与时尚的心理需求,最重要的是,它有多种颜色和材质的腕带和挂绳可选,兼顾了手表与吊坠的功能配搭,妙啊,买下来把买项链的钱也省了。
TOP 10:华为智能手表星月系列
直男们只关注有科技感的数码产品,但绝对想不到还有一款可穿戴智能设备同样具有超高颜值且适合女性佩戴,那就是华为星月系列的智能手表,这里笔者只推荐玫瑰金的款式,因为其他颜色还是有些不太适合女生。
这款智能手表虽然是几年前的产品,但现在的售价已经降了好几千块钱了,甚至光凭颜值就极具性价比了。
以上便是凭实力上榜的十款情人节礼物,如果大家对这些礼物有任何疑问或者有更值得选购的礼物,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父母!
(7379248)
圣诞节与情人节的情感句子3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但是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中国
• 中国大陆
中国一般把传统节日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在汉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乞巧、许愿的节日。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近年中国年轻人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内容上与传统习俗并无关系。当然还有把元宵作为情人节的,元宵亦称“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高挂的夜晚,还是一个快被遗忘的“中国情人节”。豫园、古猗园、上海植物园今年不约而同地重启情人节主题。豫园的凝辉路南侧便以“爱情街”为主题命名,完美地契合了“中国情人节”的主题。于是这里成双成对亲密接吻的天鹅灯、金鱼灯和鸳鸯灯密布于道路上空,将甜蜜的味道洒向游客。古猗园元宵灯会,为有情人提供了一个韵味十足的传情方式,在灯影绰约的古典园林里,携手共提一盏花灯,相互探讨猜几条灯谜,握着暖暖的手品尝暖暖的元宵,让永不凋谢的玫瑰见证永不落幕的爱情,各式各样的活动为情侣、夫妻相会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把上巳节(又称三月三)作为情人节的。上巳节本来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结交异性的节日,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到南宋时理学兴起,礼教变得森严,上巳节就在汉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改革开放后,不少年轻男女也开始庆祝这个节日,年轻人对该节日的重视程度已经可以与春节、中秋节相比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礼物比较正式,女生也要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动内容是到比较浪漫的地点共进晚餐。互相在网络爱墙发送祝福也成为新的时尚,表示爱情的承诺与永恒。对于正在追求女孩的男生来说,如果这一天女孩接受了他的情人节礼物或者表示接受邀请,就意味着恋爱关系的确定。由于对“情人”一词的不同理解(在大陆用语中,“情人”有时包含“情妇”、“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关系的意味),遭到一些非议。另一方面,由于担心西方节日不断涌入中国,冲淡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这一节日经常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对。
• 中国台湾
也庆祝这个节日,未有交往对象年轻男女常在这天向心上人告白,情侣亦会在这天约会。
• 中国香港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长期影响下,庆祝情人节已有多年历史。男女会互赠礼物,男送女的标准礼物通常是鲜花、巧克力、首饰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表、领带等男士服饰用品,并且常会到餐厅享用烛光晚餐。
• 中国澳门
在情人节日,男女情侣都非常重视这天的节日。男送女鲜花,女则会送给男朱古力(巧克力)。
美国
男性在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说“情人节快乐”已经没有特别的感情关系,而逐渐演变为有如公开场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较少在公开场合对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虽然在美国情人节不是公共假日,但注重节日气氛的美国上班族们大多会通过休假、请假或者提前下班的方式,挤出时间来和恋人、家人共度节日。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也就是所谓上层社会的富裕家庭,他们非常注重节日的家庭氛围。
英国
从17世纪开始,情人节变得普遍。意大利情侣会在朱丽叶爱墙上发送表达爱意的小纸条。在英国,情人节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而且与开朗外向的美国人相比,比较内敛的英国人更加看重利用节日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好好庆祝一番。与美国或者中国的情况类似,英国情人节礼物也多是鲜花、巧克力、毛绒玩具泰迪熊等等,偶尔也会有男士送给女士比较贵重的礼品如珠宝等等,但并不普遍,鲜花和巧克力仍是人们首选的礼物。
日本
在日本,2月14日情人节有两大特点:一是通常只送巧克力;二是只是女性给男性送礼物。日本的情人节内涵早已扩大,除了最主要的情人礼物中的“言情”成分外,更有不少“言谢”成分,感谢这些男性对自己的关照。当然,“言情”和“言谢”的不同心意通过巧克力的品种或包装可以轻易区分。也就是说,情人节是男人收礼的一天。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人们最注重的节日是新年和劳动节,情人节和圣诞节的重要程度要略次于前两个节日,不过,澳洲人生活节奏缓慢,喜欢享受生活,所以,不管什么节日,欢庆聚餐开party是少不了的。而且,情人节当天凡是上班的人都以2倍工资付费,但多数澳洲人不会为了加班费而放弃享受生活。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开心1978、新乡村妹子、大西瓜好吃呀呀参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