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表达情感的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揭秘心理咨询师十大疗法之人本主义疗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从众心李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心理咨询师表达情感的句子1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李义勇,今天和大家聊聊人本主义疗法,说到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就不得不提到这三个人,马斯洛,罗杰斯,霍妮,先来说说马斯洛,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他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等观念深入人心,他的名言是“一个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必须画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这样他才能最终做到心平气和。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再说一说罗杰斯,超级务实的心理学大师,一心一意搞咨询,是来访者中心、非指导性心理治疗的倡议者,是每一位心理咨询师学习的楷模,他的名言是“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最后一位需要介绍的是霍妮,社会心理学的倡导者,主张社会因素与精神分析的结合,谈自我分析,谈焦虑,谈神经症人格,从精神分析出发,最终走向人本主义的领路人,她没有建立人本主义学派,但人本主义心理学因她而更兴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中,会把她放在精神分析学派,她的名言是“千万别觉得自己有多么可耻,你本来就应该这样的”。
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apy) 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将人看作一个统一体,从人的整体人格去解释其行为,把自我实现看作是一种先天的倾向,认为应该从来访者自身的主观现实角度,而不是治疗师的客观角度去分析。
下面分享一个真实案例,说明人本主义疗法是如何帮助到来访者的。我尽量口语化,小张今年24岁,和男朋友分手了,表现是心情抑郁,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生活索然无味,大概情况是,小张和男朋友高中就谈恋爱,后来机缘巧合还上了同一所大学,依然是情侣关系,期间虽然有矛盾,但没有大的冲突,本科毕业后,男的非要考研究生(考上了),女的考了3次,但总是过不了,然后就放弃了,最后这个男生就因为这事和女生提出分手,小张很不能理解,四五年的感情怎么可能说断就断,小张说现在没有心情做任何事情,也不想和别人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像自己了。
选择人本主义疗法,第一步,设身处地理解她(共情)用言语,非言语甚至沉默作为交流手段,让求助者感受到自己是受关注的,是受理解的,能够打开心扉接受咨询师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自我。 第二步,坦诚交流,在与来小张交谈时,表现得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坦率,并不刻意表现出咨询师的地位。不压抑小张的冲动。对小张的消极反应不做出防御的反应。并且坦诚一致,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袒露自我。第三步,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从人性角度与小张的发展潜力基础上对其表示尊重,并与她一起努力,相信她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表达情感的句子2
文:胡蝶,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职个人执业中,坐标广州天河。专注分享心理和教育领域的读书、观影、育儿等原创文章。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梧桐心理(wutongpsy),欢迎关注和交流!
在情感勒索的关系中,我们以(牺牲)自己的需要为代价,去关注别人的需要。通过对别人的让步,我们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短暂的安全假象,使我们得以栖身其中聊以自慰。我们避免了冲突和对立,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个建立健康关系的机会。
——《情感勒索》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
前几年热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男主弗雷迪和助理保罗在暴雨中的最后对峙,很是激动人心。前情提要是弗雷迪的前女友前来看望他,告诉男主她怀孕了,并且诚恳地几乎带着乞求地劝他离开渣男保罗。
当弗雷迪终于幡然悔悟,命令保罗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时,保罗威胁弗雷迪,说他手上掌握着弗雷迪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性恋取向、私生活混乱、纸醉金迷……幸好我们的男主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保罗,当然之后他还是付出了很大的舆论代价。
保罗的威胁伎俩,正是典型的情感勒索。它明确地传递出一个信息: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01
什么是情感勒索?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难以直接向别人提出要求,也会耍一些操纵的小把戏,比如说:“哎呀,要是有人把窗子打开就好了。”而不是说:“能请你把窗子打开吗?”这些小把戏只要没给双方带来不适,其实也无伤大雅。
而从日常的操纵转变为极其有害的行为,有一条清晰的界限。即:“以我们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不断地利用操纵的手段来迫使我们妥协,满足他们的要求,操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因为情感勒索者深知我们有多珍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了解我们的弱点,甚至熟谙我们心底的秘密。一旦他们自己的需求未被满足,就会利用掌握的隐私来威胁我们,以让我们妥协和让步。所以你会观察到,情感勒索有6大典型症状:
要求:勒索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勒索者提出要求。
抗拒:被勒索者认为要求不合理,感觉不舒服和抗拒。
压力:勒索者对被勒索者施加压力。让被勒索者感到恐惧、内疚或者认为按照勒索者说的做,是自己的义务。
威胁:在遭到被勒索者拒绝后,勒索者威胁对方。如:分手。
屈服: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焦灼(可能是恐惧、内疚和义务感带来的压力),被勒索者压抑自己的需求,屈服于勒索者。
重复:需求、施压、屈服的关系模式奠定下来,并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不过,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勒索,要比保罗对待弗雷迪的伎俩来的更加隐晦,不易察觉。这是因为“情感勒索者会释放出厚厚的迷雾(FOG),来掩盖他们的行为,因而几乎不可能看出他们是如何摆布我们的”。FOG就是情感勒索者的勒索工具。
02
情感勒索者的工具:FOG
FOG代表的是:恐惧(Fear)、责任(Obligation)、内疚(Guilt)。勒索者很擅长通过巧妙的方式唤起我们的这些内在感受,让我们焦虑难耐、压力山大,最终迫使我们屈服于他们的要求。
Fear:恐惧
你可以尝试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我是不是害怕他们反对我?
我是不是害怕他们生气?
我是不是害怕他们不再喜欢我、爱我,甚至会离开我?
如果有肯定的答案,那么勒索者正是利用我们最深的恐惧作为威胁手段,让我们臣服于他。其实这些恐惧早在婴儿期就存在了,早期的无助感给婴儿带来被抛弃的恐惧。当成年人遇到情感勒索时,原初的婴儿式的恐惧就容易被唤醒,让我们在压力之下不得不屈服。这是我们童年恐惧的成人版在上演。
这类勒索者常以惩罚者或者自我惩罚者的面孔示人。他们告知我们,如果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可能会要承担何种后果,或者他们就会对自己做出什么。比如,“要是你想和我离婚,就再也别想看到孩子。”“你要是离开我,我就去死。”
有时,他们也会带上诱惑者的面具:“我可以给你帮助/金钱/事业/爱情……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做……否则……”诱惑者给予我们奖赏,但很明显奖赏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对他们唯命是从,否则就别想得到奖赏。
Obligation:义务/责任
勒索者强调自己因为他人而放弃和牺牲了多少,还会利用社会传统、宗教信仰等的信条,强调别人应该感到对他们有亏欠。这一招也常常被全身心扑在子女身上(而疏忽自我成长)的父母所利用,他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向子女灌输:一个好孩子应该陪伴在家人身边;我为这个家做出了这么多牺牲,你应该服从我。
勒索者把他们对我们的要求,转换成了我们应尽的义务。这是一种乔装打扮的勒索,是一种强迫之下的责任感,等同于道德绑架。
而那些被责任和义务操纵的人,苏珊形容他们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阿特拉斯神,用自己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天穹。他们模糊了自己对他人所承担责任的边界,只记得要对他人尽心尽力,却忽略了自己,他们的内心OS常常是:
这是我欠他们的。
他们为我做了那么多,我不能拒绝他们的请求。
这是我的责任。
Guilt:内疚
内疚,是对伤害、欺骗、虐待等行为的一种自然的恰当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错误的内疚感,会让我们误读自己的行为。有一个例子揭示了“错误内疚心理”的形成过程:
我打电话告诉妈妈晚上不能陪她一起吃饭了。(我的行为)
妈妈不高兴了。(别人因为我的行为而感到难过)
我应该为妈妈的不高兴负责。(迷雾出现了:我为此负全责,不管和我的行为有没有关系)
我感到内疚,因为我的行为让她感觉到了被忽视。(迷雾出现了:我感到内疚)
我推掉了所有其他安排,陪妈妈一起吃晚饭。(我愿意做任何事情来补偿,以让我感觉到好受一些)
这个例子中的逻辑一推便倒:为什么仅仅因为一顿饭没有女儿陪伴吃,妈妈就会觉得自己被忽视而不高兴?这应该是妈妈自身未解决的关系议题,而非女儿应全权承担的责任。
但是勒索者释放出的FOG太厚重,常常让我们看不见这样的逻辑漏洞,尤其当勒索者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时,我们内心的OS自动切换为:
如果我不这么做,我会感到内疚。
如果我不这么做,我会觉得自己很自私、没有爱心、贪婪、小气。
如果我不这么做,我就不是一个好人。
这类勒索者像受害者一样,常唤起我们的错误内疚心理。让我们觉得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做,他就会受到伤害,而这是我们的错。
FOG,让我们在最熟悉的关系里,迷失了方向。其实在我看来,与其说FOG是勒索者释放的迷雾,还不如说它是我们内心的阴霾。是我们自己对被抛弃有深深的恐惧,认为自己有对别人负全责的义务,还有错误的内疚心理作祟,才让我们更容易成为勒索者的猎物。
这可能有点扎心:明明我是被勒索的受害者,怎么我还成了问题的始作俑者?因为情感勒索,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交易,它是两个人的“共谋”。共谋,并不是说情感勒索由被勒索者而起,而是被勒索者在某些方面允许了勒索的发生。作者在书中就总结了一些容易被勒索的人格特质:
对认同的过分需求;
对愤怒的强烈恐惧;
为了获得平静的生活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息事宁人);
倾向于对别人的生活负担起过多的责任;
高度的自我怀疑: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我们注定会赋予别人聪明和智慧。
这些特质中,无疑也可以看到FOG的影子:对不被认同、愤怒的恐惧,模糊的责任义务界限,以及对自我判断的不确信造成的错误的内疚。
除了FOG这三个我们内心的“小辫子”以外,情感勒索者还常常用一些手段,让我们背负上沉重的包袱,臣服于他们。比如:
角色塑造:他们给我们贴上我们不愿接受的标签,贬低我们的品格、动机和自我价值,以此向我们施压。“你真是个自私鬼!”“你太让我失望了!”
归于病态:勒索者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拒绝他们,是因为我们神经质、性格扭曲、丧失了理智。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记忆、判断、智力甚至品格产生怀疑,缺乏自信。
寻找同盟:如果一个人的勒索无法奏效,勒索者就会把其他家庭成员、朋友、权威等拉来当后援。当被勒索者关心的人、尊重的人都站在勒索者的同盟阵线前时,被勒索者会感到非常无力。
反面对比:“为什么你不能像……一样?”有时候勒索者只需要讲这样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让我们焦虑、内疚,以致于向勒索者屈服,以证明他们错怪了我们。
03
为什么会有情感勒索者的存在?
作者坦言,其实“大部分的勒索者并不是恶魔,他们很少被内心的邪恶所驱使,相反他们是被心魔所驱使的”。他们有的可能有过不幸的童年,遭遇过重大损失,失去了情感依赖的人,成年后,他们依然对挫折敏感,无法面对失去。
情感勒索者的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为了让自己不再有被拒绝、被忽视、被抛弃的感受,他们以勒索者的身份让自己处于看似强者、掌控者的地位。
作者曾经说服她的一位来访者扮演咆哮式勒索者的角色,来访者表示当她咆哮的时候,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有力量,反而是感觉到害怕和无助,就像是有人要拿走她最心爱的东西,她只能以咆哮和尖叫的方式以不让自己哭出来。
情感勒索,看似让勒索者处于了上风位置,却使得他们长久地堕入无明、混沌之中。更让被勒索者的自尊被损害,健康快乐被剥夺,还丧失了关系中的安全感和亲密感。试想,当我们必须战战兢兢地和某人交往时,关系中还有什么真诚和亲密可言呢?
04
如何摆脱情感勒索?
为了彻底改变情感勒索的不良关系,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路径。在我看来,这其中最有效的一条路径便是:切断热键。
热键,就像是我们内心的软肋,与那些最能引起我们焦虑不安的感受联系紧密:恐惧、责任、内疚。只要一按下这些热键,情感勒索的行为模式(要求、抗拒、压力、威胁、屈服、重复)就自动运行。所以,切断热键,就有可能阻止情感勒索的模式一再上演。
切断恐惧的热键
恐惧的反面是“自由地想象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一一调整。
应对反对:梳理自己的价值观,明确自己喜欢的、看重的那些价值是什么。然后思考对方的价值观是什么,在两者间清楚地划出界限。
应对愤怒:选择一个平静的时刻向愤怒者摊牌,告诉他们你不喜欢他们咆哮发脾气,如果再吼叫,你就离开房间。或者在当下直接告诉对方,别叫了,平静下来再谈!
应对改变:改变可能是分手、离婚危机等等。告诉自己,“危机并不等于危险,只要鼓起勇气小心应对,危机也可以是个人成长和赢得更好生活的巨大机遇”。当你觉得一个人难以应对改变可能带来的危机时,可以寻求心理热线、心理咨询、支持性团体或社群的帮助。
应对抛弃:我们在爱的关系中感到被抛弃的恐惧,其实是我们童年恐惧的成人版。我们会觉得,要是被抛弃了,我们就活不下去了。要清楚地告诉自己:这只是我的幻象,不是事实!
切断责任的热键
责任感是我们从父母、学校、宗教、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边界不清的责任感会让一个人疲惫不堪。可以尝试把别人对你的期望一条一条写下来,比如:
即使让我放弃我自己喜欢梦想,我也要满足他们的期待。
只要他们打电话给我提出要求,我就会立刻照做。
……
写完之后,再以”这有什么道理……“开头,把这些句子重写一遍:
这有什么道理,即使让我放弃我自己喜欢梦想,我也要满足他们的期待?
这有什么道理,只要他们打电话给我提出要求,我就会立刻照做?
……
反复地练习,让被改写的、全新的信念体系植入进你的思想里。顺便提一句,国内精神分析师张沛超老师在一篇分析《盗梦空间》的文章中,就曾提出,我们很多的信念都是在无意识中被植入的。试想,如果意念能够被植入,那也可以被改写,以及,重新植入!
切断内疚的热键
当你觉察到自己的内疚时,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来分辨你的内疚是正常的还是错误的:
你做过的或想要做的是恶意的吗?
你做过的或想要做的是残酷的吗?
你做过的或想要做的具有虐待性吗?
你做过的或想要做的涉及侮辱、贬低或者鄙视吗?
你做过的或想要做的真的会损害别人的健康和快乐吗?
当你的回答几乎都是否定的,而你还是感觉到矛盾和不安——也就是你的内疚与你的行为很不相称,那么你的内疚很可能就是错误的或者被夸大的。
以上,与你分享。愿我们都能看清迷雾,拨开迷雾,重塑健康的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
《情感勒索:助你成功应对人际关系中的软暴力》苏珊·福沃德,金城出版社
心理咨询师表达情感的句子3
【生活咨询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生活咨询,其实就是“说教化”。
就是通过不断给对方讲道理,吐槽自己的人生,强调自己的见解,来说明“伤心的人不止你一个”,来批评对方不够坚强。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来感受一下:
“你股市亏10w就受不了,我比你更惨,我赔了100w”
“你失恋一次,就觉得人生活不下去了,但我都失恋10次了,还好好的”
“你老公才出轨一次,我老公都出轨5次了,而且次次都被我抓着了”
……
大家发现没有,生活咨询大都是在“自嗨”。
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效果奇差!
因为别人说着伤心事的时候,你非得说人家还不够伤心。
这真是太无趣了!
所以,大家记住了,以后别人说伤心事的时候,不要不断吐槽我比你更惨更伤心。
像这种生活咨询,别人伤心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回答“难为你了,不容易,生活对你不公平”,这就够了。
因此,咨询师做心理咨询要注意这四点:
第一,去说教化
作为咨询师,我不是给你讲道理,而是我跟你共同探索的方向,让你自己想明白。所以,去说教化是第一步。
第二,去权威化
生活咨询中,人会不断强调自己见识深,悦历广,但心理咨询鼓励咨询师在来访者身上淘宝,挖掘其人生的亮点、优点,特点,并会让来访者相信——这个问题,你是可以自己处理的。
第三,少谈自己
咨询师谈自己,叫做自我披露。
这个自我披露技巧,实际上是很有限的,是很有针对性的,偶尔谈自己挺酷,老谈自己就是绝对不酷了。
第四,赞美对方,不断发现对方的优点
用我的话来讲,就是淘宝,找你身上的宝藏,你的优点,你的特点,你的亮点。每个来访找我做咨询的时候,我都会在他身上做总结,发现他的优点,淘宝。
比如说:当来访者不开心的时候,我不会建议简单地他去跑路、唱ktv、看电视等等,而是问他:“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当来访者说自己失恋/赔钱的时候,我会问“你有没有过一次成功的经历,跟我说说吧。”
通过这样的对话探索,我会让来访重新看到自身的力量。所以赞美对方,是我们咨询当中经常做的事情。
【心理咨询入门的4大核心能力】
会听、会说、会断、会做堪称是心理咨询入门的四大核心技能。
第一、你会听吗?
就是会听来访者说话,这当中包括积极关注、倾听、停顿、沉默、体语交流,以及阶段性的小结。
(*阶段性小结:真正的咨访对话,它是滚动递进式的。来访说一段,咨询师就要帮着梳理一段。)
大家一定要清楚,心理咨询不只是在做心理教育,不是用大道理来说服来访者。
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帮来访者想明白了。
因此,心理咨询很强调“听”的功夫,就是对方说的时候,你要善听,你要做同感回应,你要能走出自己的主观思维,你要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要情感对焦,思维定轨。
第二、你会说吗?
会说,就是会接话茬,会顺着来访者的思路有效地交流思想,并巧妙地面质来访者的执念或非理性思维。
我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心理咨询,首先要让来访者享受咨询过程,享受咨询谈话。
要让来访享受这个过程的话,你一定善于说。
比如说,当来访者说他不想上学了/这个日子过不下去了/不想活了,这时,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就是给来访引领,做可行性评估,让他看到他看不到的一面。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价值中立,要走出自己价值观判断,要有阶段性的小结,要有关键词的重复,还有同感回应。
事实上,一个出色的咨询师,他跟你说话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在你身上淘宝,不断捕捉你的亮点,不断总结你说话的要点。如果你没学会听和说,那你很难留不住人。
第三、你会断吗?
断,就是对来访者表述的问题,能做心理学的归纳总结。
在专业术语,这叫做概念化。
在跟来访者交谈的时候,我们要在人格的层面,在行为的层面,在精神疾患或障碍的层面,对来访者做一个初步的评估、判断。
因为我们是咨询师,不是医师,所以这里我们的评估叫做判断,不是诊断。
当然,这个判断,不能是你想什么就断什么,而是要循证,要做一定的量表评估。像各种各样的人格量表、情绪量表、精神障碍量表、自恋量表、自杀量表等等,这些量表都能够做一定的评估判断。
这包括艺术性治疗的一些手法,比如说沙盘、绘画、OH卡牌、心灵卡牌,这些也都具有判断的功能。只是说它不是标准化的,它是个性化解读。
当你会断了之后,你说话就有依据。因为来访者在阐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能发现他的认知误区、非理性思维,然后在他身上淘宝,帮助他遇见未知的自己。
第四、你会做吗?
经过前面3个流程,我们就到了“会做”。
到了这一步,就意味着你会用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的流派与技术,来引导来访者的成长了。
可惜的是,大家学做心理咨询,往往都想着“会做”的功夫,而忽略了“会听”、“会说”、“会断”的功夫。
【心理咨询程序化注意事项】
如果来访一直说个没完,咨询师该做什么?
给他梳理,要给他程序化,这里有4个注意事项。
第一、问题假设和问题检测
当来访者讲述的时候,我们要针对来访者的行为、情绪、人格、精神问题加以初步评判,采用相关的评估手段加以循证等。
比如说来访很躁狂、妄想,或者平时很低落,你觉得疑似精神分裂症,疑似双向情感障碍,疑似焦虑症,就是一个问题假设的过程。
问题假设之后,下面就是问题检测。通过检测,你就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更精准了解来访当下的状态。
第二、问题定性和问题排序
根据来访者的问题表现,做有关精分、人本、认知、行为 、家庭等理论的概念化评估,并依照来访者的求助需求来加以排序,逐步涉及。
比如说,来访者说了好多问题,你不知道从哪入手。这时候就需要对问题定性和问题排序,把他谈的问题分类,梳理其中都包含了什么问题。
由此问题排序就是决定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这尤其需要你跟来访者沟通——这么多问题我想问你,你想谈哪个问题?
我做咨询的时候,我一定要让来访者感受到,每次咨询有每次咨询的聚焦,每次咨询有每次咨询的收获。
第三、方法选择与方法交流
做咨询,你要用什么方法,根据对来访者问题的评估及排序,选择某种或多种流派的 咨询技术。
比如是用cbt认知行为疗法、精分的疗法、意向对话的疗法,亦或是家庭治疗的方法,这都需要你做好方法的选择。
在确定要运用这些方法的之前,你需要跟来访者交流、解释:我需要你做什么配合,我们大概需要多少次,每次聚焦谈什么问题……
第四、方法实施与调整
咨询师确定了咨询方法,就需要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咨询方案、布置作业、评估成效了。
当然,在方法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这个方法不适合当下,你就需要及时调整,换一个方法。
【心理咨询防脱落有十大技巧】
第一、要建立好咨询关系。
第二、与来访商讨咨询目标。
第四、对来访话题进行排序。
第五、对来访的话题进行阶段性的小结。
第六、让来访者遇见未知的自己。
第七、让来访者面对不愿面对自己。
第八、让来访者打造最好的自己。
第九、还要让来访者享受咨询对话。
第十、让来访者有英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