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燕燕对韩德让的情感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燕云台》之韩德让萧燕燕:历尽千帆之后,身边依旧有你,真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相思梧叶影视情感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萧燕燕对韩德让的情感句子1
01
《燕云台》开篇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它的剧情跟《长安诺》很相似。
诚然,如果单单从主角的感情线来看,两部剧确实有几分相似,一样的君夺臣妻,一样的爱而不得。
不仅如此,《长安诺》里,萧承煦虽然没有娶到贺兰茗玉,但是终其一生,都在守护着大晟江山,为了大晟开疆拓土;《燕云台》里,韩德让曾经远赴幽州,但是在耶律贤和萧燕燕的邀请下,他还是回到了上京,推动大辽的汉制改革。
只是,《长安诺》的剧情相比《燕云台》还是要简单一些——
《燕云台》的故事里,韩德让和萧燕燕,除了个人的感情的爱而不得,还必须面对整个大辽的守旧势力,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好在虽然有理不清的情感纠葛,但是无论韩德让和萧燕燕,还是耶律贤,都是心怀天下的人,就算当年的情感纠葛始终无法放下,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把个人感情置于家国大事之上,齐心协力外抗强敌内修政治,为大辽的汉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平日的工作中,耶律贤更是给予了韩德让百分百的信任,不像萧承睿那样一直提防着萧承煦。
虽然耶律贤在强娶萧燕燕的时候,是明知韩德让和萧燕燕两情相悦的情况下,依旧要夺人所爱,但是等到他临终的时候,却亲手把萧燕燕托付给了韩德让。
依稀记得在《长安诺》里,萧承睿临终的时候,故意传位给贺兰茗玉的儿子,用来牵制萧承睿。
从这个角度来看,抛开剧情背景中习俗的差异,耶律贤的确比萧承睿要开明得多。
02
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耶律贤薨逝之后,韩德让竭力全力辅佐萧燕燕,在韩德让的心中,男女情爱和家国大义到底各占多大比重。
转念一想,我这种思考纯粹是多此一举,无论是因为家国大义,还是因为男女情爱,但是终其一生,韩德让都一直守护在萧燕燕身旁,这样的守护,就算没有儿女情长,就足够感人了。
虽然时隔多年,韩德让对萧燕燕的感情,却是从来都不曾变过,虽然当初他为了大局着想,不得不娶了李思儿,但是李思儿逝去多年,上京的达官贵人也曾多次给韩德让提亲,但是韩德让全部都拒绝了。
本来今生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和你一起结发到老共白头,怎奈何造化弄人,让我们阴差阳错,白白蹉跎了这么多年。
如今我们都已不再年轻,与其重新开始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还不如就那样静静地守护着那个曾经无法守护的人,毕竟我们的一生只有这么长,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蹉跎。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旧人离开之后,总是迟迟无法走进新的感情,大多数也是因为心里有一个放不下的人,不愿继续在错误的感情纠葛里继续浪费时间吧。
相比贺兰茗玉的左右摇摆,萧燕燕在感情里却是异常坚定,不仅给予韩德让更大的权利,更是在朝臣面前多次维护韩德让。
这样明目张胆的偏爱,早就超越了太后与朝臣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同心合力,大辽才会这样蒸蒸日上。
03
那年乌骨里的祭日,萧燕燕祭奠的时候,韩德让走了进来,看到韩德让依旧佩戴着当年的铃铛,萧燕燕感到特安心——
这么多年过去了,身边的亲人要么离世,要么背叛,要么疏远,一直站在她身后默默支持她的,从来都只有韩德让一人。
于是,萧燕燕给予了韩德让更大的殊荣,为他在宫中办寿宴。
虽然萧燕燕此举有借助这件事引蛇出洞的嫌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韩德让在她心里的地位足够重,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寿宴上,萧燕燕端坐正中,耶律隆绪和韩德让分坐两旁,完全把儿子和韩德让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萧燕燕还让当朝天子耶律隆绪给韩德让下跪贺寿,差点没把耶律虎古等人给气个半死。
还没等宗室众人缓过神来,萧燕燕又把斡鲁朵的兵符给了韩德让。耶律虎古再也坐不住了,马上跳了出来。
不得不说,在育儿子这个问题上,萧燕燕真的很成功,耶律贤离世之后,耶律隆绪不仅遵从父母意愿听从韩德让建议,无论任何时候都站在母亲和韩德让这边。
最为难得的时候,寿宴结束之后,耶律隆绪还主动跟母亲提起了她跟韩德让的事情,希望母亲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如果是相父的话,儿臣没有异议。”“母亲事事挂心于韩相,正是动情而不自知……无论何人反对,儿臣都会站在母后身边……”
这样的场景,固然与契丹习俗有关,但是如果不是萧燕燕这些年教导得法的话,耶律隆绪是断然不会这样善解人意的。
04
关键时刻,耶律虎古这个憨憨再次跳出来助攻,在朝堂之上搞事情,拔刀刺向萧燕燕。看到萧燕燕有危险,韩德让不假思索地出身相护,为此身受重伤。
替韩德让包扎伤口的时候,萧燕燕终于意识到,为了大辽,自己和韩德让已经错过了一次,如果自己再这样继续瞻前顾后,可能这一辈子就会完全错过了。
正如萧燕燕所说,无论是少女时代,还是现在贵为太后,每次她遇险的时候,韩德让都一直挡在身前,这样真情守护,只因为爱到了极致。
他为自己一生痴心不改,自己又怎能辜负这样的一份深情。
“我萧绰无愧于先帝,无愧于大辽百姓,我要为自己再活一次,从此以后,我不愿再负你。”
终是草原儿女,做出决定之后,萧燕燕马上就付诸行动,穿上嫁衣,带领群臣到了韩德让府上,看着他穿上多年前就已备好的喜服,对着全天下宣布,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丈夫。
萧燕燕两次出嫁,第一次是为了大辽天下,但是她自己却没办法真正开心,而这一次,她是为了追寻自己的幸福,虽然前面有艰难险阻,她依旧走得义无反顾。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耶律隆绪的善解人意,萧达凛和休哥等人的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虽然这场婚礼来迟了十几年,但是好歹是来了。
“我问过你的意见了,可是你错过了做决定的时限,现在该听我的了。”听到萧燕燕这样霸气的爱情宣言,虽然早已过了耳听爱情的年龄,还是忍不住很感动。
05
几米在《错过了一切的一起》里曾经这样写过: 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
但是,请允许我说这样自私的话,多年后,你若未嫁,我若未娶,那我们能不能在一起?
这一路走来,韩德让和萧燕燕两情相悦,走过年少时的深情款款,走过成年后的兜兜转转,可是阴差阳错,为了大辽天下,他们白白蹉跎了十几年,好在等到故事快终结的时候,他们终究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我们总说,爱情里最好的状态是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头。可是偏偏世事多变,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等到下雪的时候默默安慰自己说——“他朝若是同淋雪,今生也算共白雪”。
这世上的爱情故事,本就充满了遗憾,你年少时爱上的人,大多没有办法陪你白头。
如果等到历经沧桑之后,那个人依旧在你身边,请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这样的缘分,是上苍最大的恩赐,能够拥有这样的爱情,你就是真正的上苍宠儿。
换个角度,如果你们曾经相爱过,后来却不得不分开,但是等到多年之后,如果你们再次相遇,恰好你未娶她未嫁,也许就是因为上天看你们缘分未尽,想要给你们重新开始的机会吧。
只愿现实中的我们,多年之后,现在陪着我们的人,依旧还在我们身边。
想到这里,不由得再次心疼起《长安诺》里面的萧承煦。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萧燕燕对韩德让的情感句子2
电视剧《燕云台》中韩德让娶了李思,但韩德让的心里却一直是萧燕燕。萧燕燕想让韩德让回上京,但李思不同意。听了李思和萧燕燕的对话,我终于明白了为何韩德让爱的一直是萧燕燕。
01
李思告诉萧燕燕,她不是最懂韩德让的,但肯定是最爱韩德让的。李思很爱韩德让,有目共睹。但是,韩德让对李思一直是相敬如宾。他只是在尽一个丈夫之责。其实,李思不适合韩德让。
当时,韩匡嗣告诉韩德让李思是最适合他的人。其实,他的父亲并不了解自己的儿子。李思固然是好,她落落大方,温柔贤良。但是,他倾慕于韩德让,只是一个小女子的情爱。而韩德让爱的萧燕燕不一样。无论处于何种身份,他们始终都能并肩作战。
李思只能在家里帮韩德让擦盔甲,然后担心韩德让能不能平安归来。韩德让有危险,她只能落泪,只能哭泣。但萧燕燕不一样,她能陪韩德让一起上战马,萧燕燕永远不会留在家里等韩德让,她会骑着战马,陪韩德让一起厮杀。这一点,李思永远比不上萧燕燕。即使,她学萧燕燕学得再像,韩德让也不会动心。因为,她学的只是表面的东西。
韩德让固守幽州,李思只能在家中等。而萧燕燕听说幽州有难,韩德让有难,带着兵马就来支援。一句韩德让不负幽州,朕决不负他。就在韩德让被敌人刺死的时候,她拿起弓就射箭,救了韩德让。
如果说耶律贤想要一位能主持朝政帮自己分忧的皇后,那么韩德让也需要一位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妻子。那么,很显然,萧燕燕比李思更合适。
比起风花雪月和红袖添香,韩德让更需要一位能和他并肩作战实现他心中理想的妻子。萧燕燕也许不是唯一,但这个人不会是李思。李思的世界太小,小到了只有韩德让。而韩德让的世界太大,大到了不能只有李思。
02
萧燕燕评价李思是一个困在情爱里的女人,确实如此。韩德让有难,幽州有难,萧燕燕带着兵马就来到了幽州。萧燕燕心里肯定知道耶律贤不希望她去,但她还是来了。她当然知道,她这一来,又会有多少留言。为韩德让,为幽州百姓。当然,她有私心,她希望韩德让安好。但比起大义,那点私心不足为道。
萧燕燕要带韩德让回上京,李思不同意。李思问她是不是主上的意思。李思知道耶律贤和自己一样,不想萧燕燕和韩德让见面。她想让耶律贤用权力阻止韩德让。但是,大局面前,耶律贤是君王,他不得不放下私人恩怨。跪也好,求也罢,他需要韩德让。但李思放不下,在她心里家国大义都比不上韩德让重要。
当然,他担心韩德让的安危。但更害怕失去韩德让。因为,在幽州,她才觉得韩德让属于她。到了上京,太危险了,还有萧燕燕这个最大的情敌。李思想过的日子,是那种平平淡淡,夫妻恩爱的日子。但却不是韩德让想要的。
萧燕燕一定要带走韩德让,是因为朝堂需要,更是为韩德让着想。他知道韩德让心有大志,呆在幽州是因为无可奈何。既然无缘在一起,那么就让他实现他的理想,建功立业,名垂千史。她一定不会让韩德让一生都困在幽州。她太了解韩德让了,她知道身在幽州的韩德让郁郁不得志。
她当然知道上京危险。如果说耶律贤能舍弃韩德让,是帝王的牺牲。那么萧燕燕不会。当年,韩德让离开,是她初涉朝政,她无可奈何。如今不一样,她把持朝政多年,说一不二。她想护韩德让,一定能护住。
韩德让心中的理想,他心中的家国天下,萧燕燕懂,李思不懂。这些年,幽州的寂寞,萧燕燕懂,李思不懂。李思想保护韩德让,想让他好好活着。可她不知道韩德让活得有多憋屈,满腹才华,无处施展。萧燕燕不一样,她要让韩德让痛痛快快地活着。
03
很多事情面前,李思无能为力。她害怕失去韩德让,害怕韩德让出事。她知道上京有危险,两人就一辈子在幽州安度余生。可惜,那不是韩德让。她从没有想过无论前方多难,她都陪着他一起度过。
她做妒妇,是为了保护韩德让。也是在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当年的事情,韩德让放下了。萧燕燕放下了。明扆也放下了。而李思,始终是那个放不下的人。因为,她从未得到过韩德让。
后来,李思死了,明扆死了。萧燕燕又和韩德让在一起。她不顾一切,力排众议,嫁给韩德让。给了他无比尊重的身份。她让任何人都不能小觑韩德让。这就是她的勇敢,权力面前的勇敢。
韩德让爱萧燕燕,就是爱她身上的这种不羁。很多人都觉得萧燕燕就应该嫁给明扆,才能实现她的理想,发挥她的才能。如果当年,明扆没有横刀夺爱。她和韩德让在一起,一辈子也是精彩的。陪夫出征,平定天下,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实现的不是另一种野心。两个人携手上战场,一起守卫家园。
萧燕燕想要成为述律太后,不是她想当太后,而是她想活得像男子一样守卫家园。以她的能力,和谁在一起,做什么,都有自己的精彩。
李思和韩德让在一起,爱了一辈子,痴了一辈子,也苦了一辈子,无奈了一辈子。她用她的方式爱了韩德让一辈子,但都不是韩德让想要的。
韩德让爱萧燕燕,不是因为他没有得到萧燕燕。而是因为,萧燕燕懂她。他更爱萧燕燕身上的那种无惧无畏,活得真实又坦然。萧燕燕和韩德让注定会相爱,因为他们始终懂得彼此。
今日讨论:你是如何看待韩德让的?
吉吉:陪你一起追剧,分享我的感悟。
萧燕燕对韩德让的情感句子3
《燕云台》中女主萧燕燕与韩德让初次邂逅于街市,商贾云集、百戏诱人,在上京繁华的街道上,偷偷上京的韩德让与萧燕燕相向而行,不期而遇。
比起英俊少年,其胯下的黑马引起了少女的注意,这是匹难得一见的"竹批双耳峻",她从未见过如此的骏马,因而不惜代价,执意要收为己有。由此与韩德让发生了瓜葛,引出其后辽景宗、萧燕燕、韩德让之间的"奇特姻缘"。
貌似的"金风玉露一相逢"是真的么?其实萧燕燕与韩德让相差12岁,二人之间"却是旧时相识"。不存在邂逅,因为,两人早就认识。
一、韩家改命
韩德让是汉人,其爷爷韩知古六岁时在蓟州被南下的契丹人掳掠,成为述律平皇后之兄欲稳的奴仆,皇后出嫁时,成为陪嫁的人员转归皇后所有。韩知古很好学,但其才能无从施展。
转机是由韩知古之子韩匡嗣带来的。这个孩子聪明伶俐,自小笃好医学,很快成为医术高明之士,在辽国上流阶层很有名气。因为曾在长乐宫值侍,很得皇后欢心,述律平皇后像对亲儿子一样对待韩匡嗣。
凭借着太后的关爱,韩匡嗣也有机会接触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他伺机推荐了父亲。接触之下,辽太祖认定韩知古是个人才,加以重用,成为帮助其制定国家制度的重要大臣。韩家也就此显赫。
二、韩家与萧燕燕
韩知古去世后,韩匡嗣虽然也在朝为官,但品级不高,辽穆宗时担任过太祖庙详稳。虽然职位有限,但韩匡嗣交游甚广,毕竟无论何样的高官,都难免有三灾六病,因而各高门大院都留下其身影。
萧思温在穆宗朝炙手可热,他的族属是述律平太后的母族,本身又是燕国大长公主的驸马。公主身体不是很好,韩匡嗣自然要勤登萧府,两家因而会有走动。
萧思温有三个女儿,而韩匡嗣有五个儿子,两家交往,彼此自然认识,论年龄,韩德让与萧家大姐萧胡辇可能更合适。只是,尽管他们私交不错,萧思温可并未将韩匡嗣作为亲家考虑,因为他想的是将女儿嫁入皇家。
燕国公主就未必了,韩德让在孩童时就显露出潜质,令人喜爱。也许就在那时,公主约定了韩德让与萧燕燕的婚姻。但随着公主的去世,故人的口头约定抵不过萧思温打算利用女儿的决心,萧燕燕终究被送进了宫。
三、早就有心么?
《燕云台》中韩德让与明扆(耶律贤)是从小的好友,虽然现实中他们年龄更接近,但与辽景宗耶律贤关系密切的是韩匡嗣。在藩邸时,韩匡嗣是其密谋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因而在获取皇位后,韩匡嗣受到重用。
此时的中原,宋朝兴起。韩匡嗣被封为燕王,南京留守,他亲率辽国大军在满城与宋军交战,因不听劝谏,为诈降计所欺,大败而逃。辽景宗大怒,历数其五宗罪,下令诛杀。
此时,已是皇后的萧燕燕竭力劝阻,联络了许多内戚为之开解,从而挽救了韩匡嗣的性命。
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韩匡嗣虽为良医,但其做官的能力实在有限,好在韩家还有后起之秀,韩德让代父镇守南京。北宋宋太宗灭北汉后,倾全国之力攻打幽州,韩德让临危不乱,在外有重兵连续攻城、内有叛乱人心动摇的情况下,坚守住了城池,并与援军一道,内外夹击取得高梁河大捷,从而改变了宋辽战争的态势。
自此,韩德让冉冉升起。
结语:
辽景宗病逝,辽国内部宗室200多人手握兵权、诸王怀有异心,外部则是宋辽战乱不息,萧燕燕孤儿寡母面对内忧外患,年幼的辽圣宗之位岌岌可危。
萧太后的父亲已死,此时无人可靠,她召来两位顾命之臣。耶律斜轸是侄女婿,韩德让为旧相识,二人不负重望,迅速稳定了局势。此后,萧太后与韩德让重拾旧情,共同将辽国国势推上了巅峰。但他们最初的结识,应是家族间的交往,而非闹市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