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情感句子训练大全三年级

明星情感句子训练大全三年级?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面对恋综情侣的分手不必意难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明星情感句子训练大全三年级1

8月3日,在《心动的信号》第四季中牵手的陈思铭和方彬涵宣布分手。此前,马子佳、孔汝淳,姚沐希、彭措也在节目播出后或分手或再无下文。“磕的CP”(支持自己喜欢的荧幕情侣)都分手了,这让很多真情实感追恋综的观众意难平。但实际上,录恋综时,嘉宾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乌托邦,爱上一个人变得很容易。而回到现实生活中,他们会遇到诸如超时加班、异地等现实问题,最终没能走下去,也就不那么让人费解了。

“与其自己谈恋爱,不如看别人谈恋爱。”这是不少观众看恋综时的心情。近年来,恋爱综艺已经成为综艺界刚需。2018年至今,已有包括《心动的信号》《女儿们的恋爱》《我们恋爱吧》《半熟恋人》《怦然再心动》《没谈过恋爱的我》等恋综相继问世。

《怦然再心动》中,演员王子文与素人吴永恩牵手成功。《女儿们的恋爱》中,Selina(任家萱)跟张轩睿的情侣档没有延续到节目之外……坦白来说,针对明星们参加恋综有质疑其真实性的声音出现,相较而言,素人参与的恋综更能让观众真情实意地带入。或许是担心素人恋综稍显平淡,节目组还融入明星观察员等一系列内容,让节目更具可看性。

以去年播出的《心动的信号》第四季为例,节目一共牵手了三对CP。罗悦嘉和刘凯慰官宣没多久后就分手了,马子佳和孔汝淳也从刚开始分享日常甜蜜到最终走向分手。加上近日宣布分手的“方程式”CP陈思铭和方彬涵,《心动的信号》第四季已全员分手了。“我磕的CP都分手了”,不少观众为此遗憾不已,也有观众为他们送上祝福:“尊重两个人深思熟虑的结果,祝他们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

没能走到一起,固然让感情里的人和周边祝福的人觉得遗憾。但看得再深入一些,这其实是从节目走向现实的一段感情所必须经历的考验,而分手只是这段感情中的一个选项。还记得这些恋综主线吗?将互为陌生人的素人集中在“小屋”中,朝夕相处,聚焦“谈恋爱”这一件事。经过节目组筛选的嘉宾本身就具备颜值高、学历高、工作能力强等特点,从初见到定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爱上一个人似乎变得很容易。

综艺节目播出后,曝光量带来了粉丝的增长:有的CP下节目后偶有同框,有的素人成为网红走上时装周……有的CP爱情事业两手抓,但脱离过往住了一个月的小屋,回到生活中,他们要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恋爱不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才是。两个人要继续磨合,步调是否一致,对未来的规划是否相同……这些都决定着他们能否携手走下去。如同方彬涵在关于分手的长文中所说:“我们走到了人生的分岔路口,最终发现,我们对这段关系的理解还是不大相同。”

观众大可不必为此意难平。看看恋综天花板的“奇闻夫妇”赵琦君和杨凯雯,从2019年在《心动的恋爱》第二季中相恋至今,他们仍在社交平台分享相恋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堪称完美的恋综“售后”。

真实的恋综本就有着受欢迎的基础,但恋爱本充满未知性,如果各自从中有所收获和成长,就不算虚度。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曾说:“好的爱情,也需要有分开的勇气”。这句话,也许能给很多爱看恋综的观众一些新启发。

来源: 华西都市报

明星情感句子训练大全三年级2

《余生,请多指教》中,杨紫加肖战可谓是流量顶配组合。然而,套路老旧加上人设重复,直到播完,它所收获的声量,与两位主演的流量等级相比,几乎可以说是倒挂的失败

闵思嘉

《沉香如屑》几乎一比一地复制了《香蜜沉沉烬如霜》:杨紫主演,网络小说改编,跨越前世今生的古偶爱恋,然而却没能复刻2018年的成功。剧集播出已过三分之二,尚未在豆瓣展示出分数;换一个维度看,它刚过4.2万人“看过”的体量,和《香蜜沉沉烬如霜》超过18万“看过”的标记,也刚好展示了“糊”与“出圈”之间的量化标准。

但这种“糊”究竟是古偶剧这种类型化产品的外部问题,还是作为演员的杨紫在同类角色中演技停滞的内部问题,或许还要站在更宏观的维度去看,于是今年杨紫的另一部剧《余生,请多指教》就成为了参照对象。比起《沉香如屑》,《余生,请多指教》似乎更有“爆”的既视感,杨紫加肖战的流量顶配组合,都市背景也更容易让人代入。然而或许是因为本身拍在2019年,套路老旧加上人设重复,直到播完,它所收获的声量,与两位主演的流量等级相比,几乎可以说是倒挂的失败。

两部大剧的口碑滑坡带来了一个讨论杨紫的节点,从演员生命期的维度来看,今年就要满30岁的杨紫也确实正在跨入新的时期。从童星一路走来的她,或许是同代女星中最深知容貌焦虑的那位。那段被人反复提及的采访内容,宋丹丹对杨紫“长成这样,还是别演了”的善意劝告,虽残酷,但也道明了真相。“长成这样”所指向的,并非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颜值标准,而是针对演艺圈以外形为重要排序标准的颜值生态。童年时期的杨紫,尚可以靠角色的年龄限制、自身的平民度在这标准之外行走,但当她长大之后,就不得不面对成人世界的审美标准。

邻家女孩与成人世界

当我们回头去看《家有儿女》,杨紫的表演的确是令人惊艳的,但这种惊艳也只限定在小雪这样的角色里:隔壁家的小孩,优秀、骄傲、自尊心强。邻家女孩的亲和力,这个带有夸奖意味的形容,放在作为演员的杨紫身上其实是有些残酷的,它指向的是“不够美”与“普通”。但《家有儿女》这样的家庭情景剧和这种普通相得益彰,那是观众需要的地气。少女在多孩家庭中作为长姐的微妙处境、青春期女孩的敏感心事、北京姑娘身上的飒爽和骄傲,一部分是杨紫演出来的,一部分也属于那个时期的她自己。

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少女感和国民闺女,是保鲜期极短、有时间截止点的一种状态,与之相类似的便是好莱坞经常提到的“童星诅咒”。许多童星成名的演员都需要面对重新寻找自己演艺方向的蜕壳之路。秀兰·邓波尔就是在成年后失去了银幕魔力的最好例子。在有着显著差别的东方语境和华语演艺圈中,其文化背景和娱乐生态又制造了一个更加残酷的环境。很大一部分演员选择尽量延长自己的少女感和少女期,这条路并非人人都能走,外形的保鲜期、角色的配适度缺一不可,周迅就是银幕少女期极为绵长的例子,电视剧领域则有赵丽颖这样的头部流量。

外形条件决定了“延长少女感”的路径,并不适合杨紫,原因则要回到小雪被人认可的亲和力身上,这种不和“美”画等号的少女感,在长大后几乎毫无演艺优势可言,尤其是在这个向美貌献媚的年代。

倦怠期就是很好的证明,在2006年的《家有儿女2》之后,进入青春期之后的杨紫有作品但并不进入热议场,以今日一切趁年轻的流量观来看,可以用低谷期来定义。对这个阶段的杨紫而言,演技不是问题,外形才是门槛。

杨紫的问题,或许就是普通少女的问题,她既没法永远呆在少女时期,也没法被装进市面上那些以美女为模板的角色里。但杨紫的选择,是去靠近那个模板,尽一切所能,即便代价是牺牲自己的演技。

配适度与表演奇点

2014年的《战长沙》是杨紫评分最高的一部作品,除去班底加成外,彼时杨紫还能在表演上做出比较丰富、有层次和有情感过程的表演,那种在动荡中长大醒悟的人物变迁,不能说深邃,但有种平民化的动人。但她依旧和角色是不够配适的,年龄是一方面,京腔口音也让人出戏,剧组一开始定的女主角本不是她,临时换角带来了这次转机,故事后期杨紫表演的局促感就更加明显,无法理解也撑不起大时代动荡的厚重。

《欢乐颂》和《亲爱的,热爱的》应该要算杨紫和角色配适度最高的两部作品。邱莹莹在招聘会递交简历时的局促,在四位女孩的关系中担当流动者的灵活地位,都很适合那时候的杨紫,也在她的演技表现和表演控制范围之内。但我们已经能从这时起就看到她为变美付出的代价,尤其在面部表情强烈的时候,那种五官之间的不协调感,已经开始破坏她的演技。

相比起邱莹莹,《亲爱的,热爱的》中的佟年从设定上来说则没那么接地气,软萌学霸甚至是有点架空的人设,所以杨紫饰演的佟年在说出任何涉及专业部分的台词时,都会给人强烈的“念白”感,这种表演出来的专业让人觉得突兀尴尬,痕迹重到如同粉刷在角色脸上的面具,同理的,还有2021年的《女心理师》。

从2016年的《欢乐颂》到现在,杨紫的确在逐渐靠近演艺圈的成人审美标准,也接演了不少美女属性的角色。与之相伴的,则是肉眼可见的脸部肌肉僵硬、面部情绪细节丢失、微表情活动范围受限。这种演员外形和演技的剥离脱节,在杨紫第一次饰演大美女角色,努力去营造仙气和冷清质感的《青云志》中最为明显。在最新的《沉香如屑》里,即便在生气或愤怒时,也可以看到杨紫只能依靠眼睛、眉头、嘴巴去牵动面部,极为有限地表达情感。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逐渐靠近演艺圈成人审美标准、也逐渐在表演控制上受限的路上,《香蜜沉沉烬如霜》反而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吃下绝情丹的锦觅无情无爱,所以在觉醒前的部分,都可以对外部刺激和情感攻势回报以木然,这种浓烈和冷淡的反差反而是仙侠剧“苏感”的组成部分;中期带着面纱演戏的部分,又能在最大限度上掩盖表现乏力之处,利用眼神表演的优势。所以《香蜜沉沉烬如霜》的成功,其因素是多元化的,演员生涯中的缺憾之时,刚好卡在了角色特质的肌理与缝隙里。这是无法复刻也难以延续的,演员生涯中那个独特的奇点。

“不够美”的不可替代性

回到《沉香如屑》中来,当我们已经对杨紫的古灵精怪审美疲劳,前世今生的仙侠故事也无法提供具备深度的表演空间,主角颜淡僵化单一的面部表情也难以撑起跨越世代的虐恋,观众们便也不再会买单。

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议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是很接受杨紫饰演设定中的“美人”角色的,花神之女、菡萏化身、白蛇夭夭皆是如此,客观来讲都是现阶段的杨紫无法用外形压住的角色,这背后的根本机制,恐怕还要从受众期待的角度去看。

如果我们从受众心态去为仙侠剧、偶像剧分类,它们中的成功者大都满足了受众的两种期待。一种是远离生活、瞻望传奇的“想象感”,一种则是贴近自我、浸入戏剧的“代入感”。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是《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赵雅芝,也极少有人会代入《梦华录》里的刘亦菲,她们的“美”是高光也是屏障,将观众隔离在舞台之下,我们看她们,是在读取传奇。

但另一类作品却完全不同,代表者就是杨紫出演的热门作品,可作为参照的或许还有《恶作剧之吻》。如今的杨紫和《恶作剧之吻》时期的林依晨有一定相似之处,她们可爱,但又不至于太美,有的时候甚至不太好看,表演有瑕疵、生硬与尴尬之处,但正是这些粗糙的毛边让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成为“她们”,她们的亲和力、邻家感和钝感不具有任何攻击性,亦是可在观影想象中被替代的。于是观众在观看中得到代入感,她们的“不够美”的可替代性,刚好构成了作为演员在偶像剧产品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看她们,是在进入传奇。

这里悖论的是,从受众心理来说,“不够美”成为杨紫成功的关键因素,但从行业标准而言,“不够美”又成为施加于她的外貌焦虑。她为此做出了选择,也付出了代价。身为女性,活在其他社会场域中的“她们”,会有更多选择吗?

来源: 文汇报

明星情感句子训练大全三年级3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姚晓丹

编者按

金秋九月,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与往年一样,一批批中小学新生带着憧憬与期待走进校园;不同的是,这个学年,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启用。新课标的启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10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年多来,“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已为新课标的启用创造了基础与环境,而新的变化,仍将渐次发生。这个新学期,师生家长会面临哪些新变化、新气象,又该如何更好应对?让我们走进校园,聆听、思考、共同探寻。

贵州黔西市定新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

记者观察

或是踏着“彩虹步道”进入校园,接过学长学姐制作的精美书签;或是聆听体育明星的成长寄语,并亲身和他们“过过招”;或是在校园来一场“定向越野”,只要发现6处新变化就能赢得“开学徽章”……近日,除部分受疫情影响地区线上开学之外,全国各地中小学重新迎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再次响起了琅琅书声。

新学期之“新”,不只体现在校园迎来了新面孔,更有教育方式、育人理念的悄然改变。这个开学季,“双减”进入第二个春秋,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课堂不断提质增效;小学入学设置适应期,劳动课单独出现在课表上;体育课有了家庭作业,“五育”协同更加“实打实”……近日,记者探访多所中小学,看看开学第一天究竟“新”在哪里。

湖南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南湖小学,学生在课上和老师互动。

第一堂数学课画图讲故事数量概念入脑入心

“滴铃铃……”随着一阵清脆铃声,北京市实验二小三年级的数学示范课开始了。

这节课讲的是分数,数学老师华应龙的开场却“离题万里”。他先提出一个问题:“你吃过最好吃的糖是什么糖?”并让学生们用笔画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棒棒糖、泡泡糖、巧克力豆、奶油夹心糖纷纷出现在孩子们笔下。这时,华应龙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告诉学生,“没吃完的半块糖最甜,因为好吃到舍不得吃完”。孩子们还在挥舞着画笔,“一半”的概念被悄然引入脑海。他们点着头,转而画起“半块糖”,从写实转为抽象,美术绘画变成了数学绘图。

画完了画,华应龙仍不急着“切入正题”,却讲起了“半条被子”的故事:红军长征时,三位战士想把仅有的一条被子留给收留他们的贫穷乡亲,可这家人坚决不收,战士们就把被子剪成两半,一半自己带走,一半留给老乡御寒。

故事讲完,华应龙引入“二分之一”的概念,然后提问:三个红军战士共同拥有二分之一的被子,那么,他们每人拥有多少?

“二分之一均分成三份,他们每人只有六分之一可以盖了。”得出结论后,同学们陷入沉思,面带感动。这样的一节课,不但信息量大,而且触动心灵。

华应龙告诉记者,这堂课是“双减”后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激发创新思维,才能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

这个学期,很多中小学的课堂都发生着很大变化,各科之间的融通和联系增加了,科目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张钧反映,孩子更爱上学了,放学后还会围着他问各种“奇怪的问题”。“今天她问我,在二进制的世界里,1+1是不是等于3,我觉得这是她懂得独立思考的标志。”张钧说。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六也中心小学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跳竹竿舞。

第一堂科技发明课纳入课后服务

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的一间教室里,课桌上摆满了竹签、易拉罐、矿泉水瓶,还有剪刀、胶水等工具,以及一些自制小玩具。教师李学战表示,这是新学年的第一堂科技发明课,他首先教学生们了解使用常见工具的注意事项,以防受伤;其次,激发兴趣,让孩子们认识到身边常见废弃物的特性和用途。“比如竹子,又直又空,加工成基础材料很合适;再如矿泉水瓶,它中空,有一定刚性,可以装水、做支架,还可以变形。”

“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纸飞机,有人说,对着机头呵一口气,飞机能飞更远,这是真的吗?”李学战提出问题,并展示他上学期带领同学们制作的一件“神器”——用竹子、一次性筷子、硬纸板做成的“纸飞机发射器”。用什么来弹射?李学战指指自己戴着的口罩,“口罩的耳挂是有弹性的,安装好,就可以发射纸飞机。”

经过反复试验,孩子们发现,“不论呵气与否,飞机飞行的距离都不会有很大差别。”

“双减”后,李学战的手工课被纳入课后服务范围,报名的同学络绎不绝,以至于他不得不限制人数,来保证互动效果。怎么把这门课上得更有新意?李学战和记者交流了不少“新点子”:其一,从课堂反馈看,不少同学对材料加工过程很感兴趣。比如,木板上的小孔是怎么钻出来的?22厘米长的筷子怎么加工成10厘米的木棒?今后,课堂上会更多呈现这些内容;其二,启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自主探究。例如做水车,要驱动得更快,需要哪些条件?其三,将同学们制作的小玩具用编程、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

“这学期我设定的课程主题是‘实践、创新、成长’,希望为‘村娃’们播撒爱科学的种子,点燃玩科创的火花。”李学战充满期待。

江苏扬州市宝应县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与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的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知识互动问答。

第一堂体育课课时增加,作业“因人制宜”

“大家注意到课表了吧?这学期体育课由每周三节变成四节,我们增加了专项训练的内容,让各专项老师带领大家接触足球、篮球、健美操。”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第一节体育课上,教师王金斗的话引起一片欢呼。

不仅体育课时增加了,学生“勤练”时间也延长了;回家之后,要按时完成“体育作业”了。王金斗告诉记者,他一周布置一次体育作业,每节课后也会嘱咐孩子回家练习什么。“让同学们勤练的主要是健康测试的项目,尤其是跳绳,在测试里它是唯一一个加分项目,每多跳两个加一分,同学们练得很有动力。我要求孩子们每天回家最少练两组,一组一分钟。”

王金斗表示,学生体质状况、身体条件有差异,“体育作业”也会兼顾学生个性。例如,对于柔韧性欠缺的学生,会指导其每天回家进行体前屈练习,或定时压腿;对于腰腹部力量差的孩子,会指导其练仰卧起坐,或背向的两头起,并约定每天练习的组数和时间。

至于每周的作业,王金斗引导孩子们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同完成,“顺便促进亲子感情”。

除了“教会、勤练”,还有“常赛”。王金斗告诉记者,对于专项运动表现突出的同学,每年一度的校园冬锻赛值得期待,“其中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学校冰球队也会开始招新,期待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这支‘老牌劲旅’。”

第一场校园活动“文化味”不能少

不仅有教室内的思维活跃、操场上的挥汗如雨,开学第一天,校园活动更是精彩纷呈。记者注意到,不少活动既有浓浓的“文化味”,也传递着鲜明的育人导向。

正衣冠、行拜师礼、点朱砂……为一年级小学生举办传统“入学礼”,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已坚持了近10年。校长滕亚杰说,学校希望借传统仪式感增强孩子们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帮他们扣好小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今天我学会了行感恩礼,还知道了国旗的由来,感受到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在河南洛阳,“传承传统文化、新国学爱祖国”成为开学第一课热门主题。几千名小学新生身着传统汉服,诵读国学经典,学习诚信、友善、感恩等传统美德,亲身体验基本礼仪常识。

“你看,这是午门,这是神武门,这是永定门……”展厅过道里,脚下大屏展示出北京中轴线的一幅长卷,同学们兴奋地指认自己熟悉的“地标”。新学期第一天,随着北京市文物局推出的“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拉开帷幕,“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展览搬进了北京二中校园,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义小学,新入学的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领取属于自己的船票,踏上“金义小学号”这艘大船,跟随指引,寻找“康健明德”“求是厚学”“达善天下”三个站点。在每个站点盖上专属印章后,就能获得“扬帆起航”章。

“他们将筑梦于此,扬帆起航,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里程。愿孩子们乘风破浪,未来可期。”寄语中是浓浓的期待。

本版照片均为新华社发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周世祥、姚晓丹、靳晓燕、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7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