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爬山写一个有情感的句子

用爬山写一个有情感的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爬山的一次邂逅,是一见钟情还是一场孽缘,似乎更像是一场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赵强288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用爬山写一个有情感的句子1

说起爬山,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一次太白山旅游,我报名参加了。

这也是我想要出去放松一下,跟团去的,想着进入大山中,在炎炎夏日里,感受一下南北分界的冷暖。

到了太白山顶,北边寒风凛冽,面朝南边,却又能够感受到和煦阳光暖暖的照耀。

三千六百多米的海拔,山顶上的温度不是很高。所以虽然是夏季,但是厚的衣物还是要带上一两件。

太白山顶还有一处很危险的地方,这里是那些喜欢探险和驴友们的冒险之地,不过我在这里是不提倡大家去的,我也就不说地方了。

随团去的人就是十来个人,其中有老人和孩子,以及年轻人,其中单独报团的似乎只有两人。

她和我,她出来散心的,跟我一样,在都市里喧嚣下,以及生活压力,我也想要出去释放,那么进山或者爬山就是放松的地点。

有人会问为啥不爬华山呢?显然我也是一个懒人,不愿意那么累。爬个太白山,最多也是爬一截算了。

又缆车,欣赏由低到高的风景,她叫马静,是以为非常漂亮的女孩,西安的,在旅途中了解到。

她失恋了,可以说是刚刚大学毕业,男孩子去了南方,而她是西安当地人,不愿意远离。

可是男孩子签约的公司在南方,似乎因为她的不愿意,而男孩子很想进入这家公司,于是两人激烈的争吵。

到最终分手,大学毕业就是失恋季节,可是她认为,男孩子在西安找工作,这样就能够在一起。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目标,女孩子没有那个勇气。似乎女孩子的胆怯,让男孩子感觉失望。

两人分开后,也算是男孩子甩了马静,马静在西安找了一家不错的国企,通过家里的关系有了正式的编制。

这样一来马静只要走出上一段的感情,凭借她的漂亮,以及不错的学历,完全可以找到一位不错的男生。

这也是她到了单位后,引起很多男生的注意,同时也让她很烦恼,烦恼的同时内心中还记着远去的前男友。

算是一个很矛盾的女孩,在大巴车是,我俩并排而坐,我心中比较欢喜,因为与美同行。

心情自然不错,于是我就有事没事的跟她聊了起来。

她一开始比较戒备,可是我心中却很想跟她接触,这或许是我的一见钟情吧。这时已经是2004年,我一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

也许都是刚毕业不久,她渐渐的放开戒备,跟我聊了起来。

“你大学时候谈女友了吗?”她首先问我。

“没有,虽然我们医学院的女生比较多,可惜我没钱啊,女孩子想吃零食,你要掏钱的,而且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才是一百八十块,刚刚够我吃饭用。”

“不是吧!你这么抠门。”她有些惊讶的开口说道。

“不是我抠门,而是家里条件就是这样,农村的父母赚不了多少钱,下面还有一位妹妹学习也很好。”我说的有些沉默。

因为这是事实,追女孩子不花钱是不可能的,虽然有些护理系的女生追过我,可是我当时想的就是钱,没钱要啥女朋友啊。

随便出去给女友过个生日,你总不能让女孩子掏钱吧。

所以这样一来我拒绝很多女孩,马静看着我有些惊讶。开口说道:“就因为花钱你拒绝女孩子的追求。”

我笑了一下,她也很不理解。就这样我们聊了起来,也知道了她的过往,和男友的分手,到单位里很多追求她的男生。

而一个人跑出来,谁也没有告诉,就是为了散心。

我此时有些动心的看着她,她很漂亮,工作单位也很好,这不是我的很好目标吗?

然而她似乎就是为了躲避那些追求者,才来散心的。

我不能表现的太急切了,所以跟她天南地北的拉话着。

爬山她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力气,想要坐缆车,此时的缆车只是到达海拔三千二百米处,到山顶好像是三千六百米多吧。

所以坐缆车后,还得在爬四百多米高。她想坐缆车,可是她一个人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我也不太想爬,因为那样会很累,出来散心的,没必要将自己搞的太累了,跟导游打声招呼,最后也只有我们两个人坐缆车。

其他人爬山,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机会就这样来了。

坐缆车从海拔低的地方,很快的到达海拔三千二百米处,走出缆车的时候。

马静脸色苍白,呼吸有些困难,似乎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这时她不由自主的抓住我,想要将自己支撑起来。

可是她似乎根本没有力气,一下子就瘫坐在地上,渐渐的面色有些潮红,这时我发现她的不对。

于是赶快询问,她只是摇摇头,缓过一阵后,开口对我说道:“她的心脏不太好,而且坐缆车直接到达高海拔,心脏负荷有些重,缓一缓就好了。”

我陪着她,坐在地上,此时地上很凉,我下意识的对她说道:“地上太凉了,要不你坐我这边。”

她看到我指的方向,脸色不由的一红,似乎挣扎了一下,地上确实很凉,而我却没有将背包取下来。

她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按照我说的坐了下来,这样一来,经过的人看着我们,我们就像是一对情侣一般。

还有经过的一对中年夫妻,女的开口说道:“你看看人家,多关心媳妇。我累了,我也想坐。”

中年男子说道:“你想坐就坐呗。”

“地上凉,你就不像那小伙子一样,看人家多恩爱。”

这时听到我和马静的耳朵里,让我们两个都有些不好意思,马静似乎想要下来,却被我紧抱着。

这时那位中年男子走到我这边开口说道:“小伙子不能这样惯着,小心以后妻管严。”

“哎呦!别拧我耳朵。”这时中年男子一阵嚎叫,被那位中年女子拧着耳朵离开了。

这时我温柔的对着马宁说道:“好些了吗?”

她冲着我点了点头,这样我牵着她的手,慢慢朝山顶爬去,她累了,我背着她,她也没有拒绝。

似乎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上到山顶,风有些冷,我护着她,她就在我怀中,似乎这样的感觉很美好。

下山回去,一路就是这样手牵手,而她似乎也对我的感觉也不错。

然而在到达西安后,她分开我的手,很严肃的对我说道:“帮我个忙。”

“什么忙。”

“帮我忘记他。”

我有些吃惊,可是不知该怎么帮忙,于是接下来一切不用多言。

她离开的时候,直接对我说道:“谢谢你,我想想他时 或许就会想到你,也许这就是一场梦。你是个抠门的人,所以我们不合适。”

“我没抠门啊!酒店的钱是我出的。”

“你是不是问我今天是晴天。”

“是啊!你不是说天阴了吗?”

“哼!你不情愿的跑出去的。我能看出来。”

她走了,我无语了,这简直是一次噩梦,是不是太快了,节奏应该不对。她竟然说我抠门。似乎不应该啊。

最后我懊恼的是,这么长时间竟然没要她的电话。



用爬山写一个有情感的句子2


张月明


几重云岫,几重烟水,了却了寒窗尘壁上的苦乐年华,伴着飒飒的秋音,走出充盈着多少梦幻的校园,来到这黑金诞生的莽原,把人生不知岁更的路月,将青春落脚于这片让火焰起飞,凤凰涅槃的地方。蓝蓝的天空下,一处浓雾翻飞机声隆隆的场面吸引了你的目光,站在低矮的墙边会看到这样的风景,黑黑的山上不时滚下有响声的大小不一的碳块来,吱吱呀呀嘶叫着的是运煤的皮带溜子的呐喊,一辆辆高于人头的大码卡车,吼着洪亮的嗓门,将这些地下之物拉向四面八方。据说他们这不屈“弦乐”是昼夜不绝的。这时一阵西风吹来,脸上便抹上了黑妆。这是入职之初矿山给你的第一印象。当然,与煤场只有一墙之隔,你身后的四四方方的学校才是你的事业起点,因为你是师范生。转身踏进校园,细细品味这红砖青瓦的教室你惊讶的看到,角角落落的缝隙也会生长着朵朵黑粉,玻璃窗上像是蒙着纱,这是“近墨者黑”吗?你想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是一个脚印,一口呵气,一分一秒都要染上它的颜色呢?可能是杞人忧天了。但在你的心里却有了神圣的信仰,它的身形虽然粗黑些,可它是点燃人世间烟火,为大家小家送去温暖,为天地送去春色,是充满神力的山魂。清风徐徐而来,微微拂动你的发梢,校工敲响着上课的铁轨钟,洪亮有力,仿佛空气在抖动,也震撼着你的耳朵。像麻雀一样叽喳热闹在操场的孩子们哄然归巢了,你整理衣襟,端着粉笔盒轻脚踏进教室,开始你的教书生涯。三十几双眼睛齐齐地向你致意,也含有询问,因为你是他们的新老师。你有些尴尬,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虽然是学生,但在你的意识里这是陌生的群体。记不得在懵懂中是如何推送自己的,眼角只瞅色泽鲜艳的课本,扫瞄着熬夜书写的教案,脑子里搜索在实习的时的样子。当打开书的首页,郭沫若的诗《天上街市》跳了出来,意境很美的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领着他们读,自己也渐入佳境,于是板书,于是解惑,于是叮咛作业,这时沉闷的铁钟再次敲响,看着孩子们像燕子一样飞走,回头瞧瞧自己写在黑板上的字,还有些恍惚,不敢相信自己已是杏林中人了。在一个两个阳光映照的清晨,刘老师,宋老师,董老师,王老师,也姗姗而来。悄然走到你的面前,不带半点风。青涩的气息,蓬勃的样子,几位怀有理想学子的楚楚而来,像是给矿山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格外引人注目。大妈,大嫂的眼神不时从各个角落里飞来。当你沿着高低不平的小径去办公大楼的时候,总会有好奇目光向你示疑,哦,他们真是来这里教书的吗?几位初入教坛的“书匠”,他们出于同一师门,有的还是雨窗共读的学伴,恐怕彼此的气味都会熟记于心,也许暗怀萌动的情愫不是没有可能。如今又踏山过河相聚在这云梦星落处,是千年修来的缘分吗?于是,你们带着茅庐之愿,在岗位上各显神通了。你,以语文的特长被校方指定做了是官非官的班主任。按前辈的心授,家访亦是班主任的课业之一。此时,你才发现,学生的住所竟是在校园上方的山坡处,仰视也只能看到如立在层层梯田中的房影。而在夜晚却是另一番独特的景致,远远望去,哪里闪闪烁烁的灯光,清冷明亮,像是郭沫若笔下的《天上的街市》。蓝蓝的清空下,抬头看向那不受约束的贴在山体的建筑,有些可畏,你定定心,迈起小心的步伐沿着窄窄的羊肠小道,由低往高攀缘。走近才了然它的真面目时,令人为之一震,矮矮房屋都是用黄土混着石头垒起的,进到里边伸手竟能触摸到梁柱的顶部,暗淡的光线浅浅地落在窗棂上。但在洁净的床铺上,还有染着历史痕迹的衣柜间,你看到了温馨的生活气息。这就是我们矿工生存的“憩园”,但你心里有了敬意。家长们火炭一样热情,山石一样朴实。家访中有直爽汉子会对你说:“我那灰猴如不听话给,你往狠里打。”几番交道下来有的成朋友了。缝年过节时他们从坡上下来,拉着你的到手到家里喝酒,不知有多少次醉倒在那热乎乎的炕头上。这里的黑色烟尘虽然时不时地从眼前飞过,但在春夏跳着燕舞飘然而至的时候,也会发出难以掩饰的勃发的生命之光,满山遍野的鲜花绿草应季风的邀约积极而来。你呆立院中眼神好奇地注目于那自然的风貌里,的确,少小活动的直径的大多是首尾相接的华街幽巷,这纯朴的不受外干扰的原色在脑海里没有印迹。于是你突发奇想,把作文写在这清露翠叶的姿态上是不是很有新意。于是,一个日头红灿灿,柳絮正忙的时节,你拉上队伍走近烂漫灵秀的山丛里,任由孩子们的想象记下他们心中最美的花草绿叶。阵阵春风款款走来,送上扑鼻的香泽,仿佛吹醒了沉睡着的大地。花蝴蝶一样的他们翩翩散开,兴奋的或蹲下或弯腰,仔细地观察着枝芽骨朵的模样。回到课桌上他们又以文笔写下了最精彩的 “画”。你以为是有收获的,同学写道:“一片绿叶上竟有几颗晶莹的露珠,清亮清亮的,好可爱……”有同学更细微些“我看见一朵挤在绿丛中的小花,嫩嫩粉粉的花蕊,微微张着嘴,像婴儿的笑脸”。你的得意似乎早了点,老校长在办公室来回踱步等着你,推门进去只见他脸上布满阴云:“张老师,领学生干嘛去了?”,你不知如何回应,嗫喏着“哦,上山写作文去了。”“你是美术老师吗?”随之一挥手:“去吧,下不为例。”你不服气,可有充足的理论去和他辩论吗?显然缺乏依据。现在想来有些好笑。几番晨光起,几度日落虹,如星辰伴月的师生之谊,在有意无意之间,在淡月和烟尘的相依中惺惜共鸣,在挥去青春和年少的隔膜中,你融入了他们。所以你总想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那年,绿染大地,春光明媚的时令,你有了一个想法,带孩子们去踏青好吗?市里的公园是最好的去处吗?当征求意见时,近乎欢呼的声音异口同声道“好!”天色微微亮着,听着清爽的晨曲,一行三十几人的队伍,大手牵动一串小手悄悄出发了。借着公交转动的飞轮,没有感觉多长时间就到了公园敞开的大门前。这是你小时候最快乐的打卡地,当年可真是“露桃华里不知愁”。孩子们亦然,下车后他们像一群飞鸽哗地冲了进去。这里的亭台楼阁虽雅致,没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这里的草木也算俊秀,仍然不是他们的关注点,跳跃的猴子、静卧的老虎、憨厚笨拙的黑熊、燥动不安的灰狼却让他们兴奋不已。泛舟湖上,波光粼粼,在日照下的清澈如镜的水面上,映到着的画廊,两岸的垂柳,随流而动,大家高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沉浸在温润神清的诗意里。时至中午,高阳把孩子们小脸染得通红,然而饥肠在肚子里的响声提醒你,该吃饭了。你有些懵,这么多人的午餐怎么办?回家想法吧。于是,你领他们来到你的住所——楼房巷一号,一处古老的院落。一群陌生的面孔涌进不大的院子,邻里的婶子、大爷瞪着惊奇的眼神:“月明,这是那的孩子?”“我的学生。”你很有些自豪感。但你还的说明来意,以热心著称的上房张大娘马上走过了,她交代你赶快买些馒头,自己在屋里忙开了,不长时间大锅里滚烫着的疙瘩汤端了出来,总算为大伙解决了“温饱”问题,你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归途,已是霞光满天,你想,大娘的善举像这遍地的彩红,暖人心肺。二十几岁,灿烂且充满活力的年华,与十一、二的半大小子相融一起有些疯狂。一个秋意渐浓,青草欲黄的日子,童心未泯的你领着十几名男生,跑到山顶的平坦处踢足球了。因为,那是你心结的延续,你梦里闪耀了在市少年足球队里曾有的过光彩往事。如下,这是你的天地了,踢啊、踢啊,尽兴尽意,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当夜的大幕将要拉下时,你才收住了奔腾的脚步。学生仰慕你:“老师踢真好。”飘飘然你好像是“明星”了。几位同窗亦同僚也在这山窝里书写着温情的脉脉的章节,共看春光明月,共做书卷事,是桃源结义的豪情,是红杏枝头的浪漫。在物走星移中享受美好的回忆。是的,闻着朝露的清香行走在一条奔波职场的路上,迎着朦胧的夕阳回归不同的街巷,心相印,意切切。下课钟声的余音飞过校园后,学生已四散鸟归。或是天际晴好,或是阴云密织,或是白雪皑皑的晌午,是你们安宁淡然的时光,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各自带来的“美食”,甜的、咸的、辣的,用团聚的味觉,记下一家亲的时刻,袅袅热气中舒衷肠,倾心波。那氛围“定以使游子凝神,离人梦远。”是的,同饮一方清水,同登三尺讲坛,同诉一种情怀,天地茫茫间,像是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天的私语》绵绵意,秋水长。然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雁断西风叫的时节,悠悠落去叶子的怅然,无声无息。只见办公室里的一张桌子没了主人,用心一问,原来是刘老师另谋高就,为不洒儿女泪,杜鹃单飞了。也许是不久,也许是长亭欲晚,寒声将唤的时候,和你有心灵之交的宋老师也要“远行”,在一个午后,踩着碎花般的树叶散步时,委婉地告诉你,她的去向,你只有祝她前程似锦了。杯盏落幕,行色匆匆。董老师、王老师也随着畅然的风步入他们最好的归途。欢笑已成往事,话语消失在耳旁, 空荡的大院有一只闲客的影子在徘徊,“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假期在望,年的烟火气从山乡的屋顶上慢慢地遥向远方。你还有最后一课需要完成。这一天阳光格外靓丽,它缓缓地跨过玻璃窗,照在教室里孩子们洋溢着玫瑰般俏色的脸上,静,静的出奇,稍动一下笔尖都能听到沙沙作响。你故显沉稳的姿态,微抖的手指翻动着课本,有些费力地找到了那一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大声的朗读起来:“……登斯楼也,则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宠辱皆忘,其喜洋洋者矣。嗟夫!唔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是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与谁归?”多美好的意境,多敞亮的胸怀,读此文你的心里总有几分感动。而台下学生们的目光都紧紧盯着你,似乎要记下什么,是课文?还是你的最后一课?黄昏,天边的墨色的云层里透出薄薄的红光,远远的是山的孤影,四周寂然无声。你坐在一块青石上,脚下是缓缓流动着的小溪,看着那冷冷水波不知走向何方,你的心有些迷茫,有些挣扎,可你的思绪穿越着在这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日月晨星里的闲庭信步,憧憬着希望,飞翔着理想,热血在胸腔流淌,如今虽是花落去,车马稀,但你相信雪化后还有新鲜初放芽的绿,相信还有一树一花开那一天,相信还有“是燕在梁间呢喃——是爱,是暖,是人间四月天”。


二零二二年五月六日写于旺角小屋

用爬山写一个有情感的句子3

粗心的小姨(上)


外甥和外甥女来苏州寻我,天气不是很热,第二日我带着两个孩子去太湖边玩儿。


两个孩子,哥哥比妹妹大上三岁,上了初中。小学的妹妹反而做事更叫人放心,她善于交际,脑筋灵活,遇到问题总爱寻求答案。


大的也不是不聪明,只是男孩子未免不那么心细。在我的印象中,大的少言寡语,智商挺高,酷爱读书,酷爱历史和科学知识。他话最多的时候,往往是与我聊起某段历史或是生物学里鲜为人知的小知识抑或是关于宇宙未解之谜之类。历史我还尚能应付,生物和宇宙之谜往往说得我云里雾里,不知所言。


小的心细又活泼,是班里的干部,在学校必然是个活跃分子。招老师喜爱,可以帮老师分担。在家也是能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可以为家长分担。大的把脑筋全部用在读书上,多少有几分老知识分子的呆傻之气。


虽然这样,我还是喜欢与大的聊天多于跟小的。冷不丁提起历史上某个名人典故,或是某个成语的出处,大的都能一一道来。实为叫人佩服小孩子的记忆力。但说到底,生活技能还是比小的差些。不善言辞,不爱交际,过于内敛的性格往往交不到几个朋友。


两个孩子学习都很好,虽然现在看来小的成绩要略好些,但小学生又能说明什么呢?她几乎被老师保送初中部里最好的班级将来直升最好的高中。而大的却错失了那样的机会,遇到考试就发烧的他,在小升初的大考中失利,没有考上学校里最好的那个初中部。


我时常说孩子在老家读书太累,小学生七点到校,下午六点放学。初中生早上六点到校,晚上九点放学,辛苦直至。放假了总想邀他们出来玩玩,以此稍稍缓解学习的劳累。幸得我姐教孩子有方,没有让他们成为娇惯的孩子。


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没有人替他们打点好一切。学习习惯从小培养,长大后的学习父母几乎不过问,假期里只消知道课业完成即可带他们出去玩。说是玩,也不见得。多为去森林公园跑步或打羽毛球,商场几乎是不去的。去商场的日子可能只有某个节日,母亲带着孩子去吃顿好吃的。倒也不是经济跟不上才在特定日子去,主要是没必要总吃外面的食物。


孩子们自然想尝尝其它菜式,正是这样才有了偶然出去吃一顿饭的满足感。记得有次六一节,母亲买了蛋糕回家庆祝,又带着两个孩子买了新鞋子。买完鞋子,母亲欲要回家。大的第一次提出不同意见:“我就知道妈妈给我们买完鞋,就不去吃好吃的了。”母亲笑了:“今天的预算就那么多了。”小的立即接道:“小姨不是还发了红包么?”


言必,母亲忍俊不禁,带着两个孩子也许是吃了牛排。姐姐跟我学这段时,我也笑了,不给孩子们太多的物质才能让他们知道一餐一食的不易。


姐姐在经济上并不对孩子们克扣。买书时,节假日带他们旅游时,平日里的餐食里,只是不会烂买任何东西。我倒也得了好处,从孩子们读过的堆积如山的书里,捡了几十本带回,省了一笔开支。


最让我感动的那些日子,对于这家人却是习以为常的。全家人捧着书一起阅读时,一家大大小小乃至外公外婆一起做游戏时,都叫人感动。这是他们家的日常,而在我看来却是现代父母很少能做到的。姐姐从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做了家务,孩子们在写作业,她便读书。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课业,全家人一起去户外活动。


说了这家人这么多,该言归正传说回粗心的小姨了。


那日孩子们来苏州寻我,孩子们与我呆在一起姐姐倒也放心。一则,我不爱惯孩子;二则,我也是个孩子能与小外甥女和外甥玩到一起;三则,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与他们聊起学业也是头头是道。


开车带着两个孩子环湖游玩,这条路并不认识,是第一次走,我没开导航,只是凭感觉贴着湖边走,走到哪儿都行。


太湖虽大,却不及西湖的风景好。我曾经徒步环绕西湖,湖边一处一处的景致各有不同。那日,闲来无事,刚好穿了双舒适的鞋子,于是决定循着湖边随心前行。大概走到西湖边的龙井村时,有个推两辆自行车的姑娘邀我帮她骑一辆,去两里外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处还车。十多年前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并不多,间隔也相对较远。


我跟着她,从山半处向下俯冲,路上行人不多,树荫洒在洁净的马路上,一切都很美好。下了山,方才到达自行车租赁点,她支好车,又接过我骑的车,道完谢方去还车。那时自行车租赁点都有个小亭子,亭子里人工办理租车业务。


自打那次,我对公共自行车有了特别的感情。从前并不舍得掏出两百元的押金借一辆自行车,何况一个小时后还要支付一元钱每小时的租赁费。


来到苏州后,有次与堂姐两人骑公共自行车上山。我俩吭哧吭哧骑到半山腰,定在山腰的亭子里不动。那是个月明的晚上,待两人两车齐平时,放开刹车任由车子和人冲下山坡,直至深入山下的老村子里我俩才开始缓缓蹬车。那样爽快淋漓的感受是后来从未有过的,再也没有那样的心情骑车到半山腰只为几分钟的酣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