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山水情感句子

醉翁亭记山水情感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缱绻风铃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醉翁亭记山水情感句子1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濡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颇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醉翁亭记山水情感句子2

《醉翁亭记》,基本上每个中国人都熟悉,这篇文章的写法,可以借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峰回路转”。文章篇幅不长,内容却多达四次转折,每一转都出人意料而又意趣横生。

开篇第一段紧扣着“醉翁亭”来写,将醉翁亭置于秀美的群山之中,一步步走近,写亭的位置、亭的环境、亭的建造、亭的名字的由来,写作者自己到此处饮酒而醉。

这已经足够摇曳多姿了,却突然由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而转向了山水之乐。

写山水之乐,首先要写山水风景的优美。欧阳修并没有局限眼前的此时此地,而是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写出了山中一天之内和四季之间的景色。

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景物的变化和特征,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写出了早晚景物的变化之美,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四个短句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风光。

如此优美的风景,自然会吸引游人前往,这些“朝而往,暮而归”的游人,在任何时候来此都能感受到山水带来的快乐,于是文章转到了写游人之乐。这是第二转。

游人中有普通百姓也有太守带领的官员和宾客。普通百姓在路上扶老携幼,络绎不绝,悠然平和;太守带领宾客在醉翁亭设宴饮酒,嬉戏喧哗,尽情醉笑;太守自己更是酒酣而醉。

这一官民同乐的画面反映出的就已不再仅是山水之乐,而且透露出了太平盛世、政治清明的消息。

最后一部分写游人归去,本来大家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文章也就可以就此结束了,但作者却又陡然一转,这是第三转,写游人去后山中的禽鸟之乐。

在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山中自在欢快地鸣唱,但它们无法体会到人的快乐;人能体会到随太守出游的快乐,却不能体会太守的快乐——这最后一转转回了太守自己。

那么太守的快乐是怎样的呢?太守不仅从山林中、从宴饮中得到了快乐,还为官员百姓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太守的最大快乐,就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山水情感句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