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个字造出情感的句子

用八个字造出情感的句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二年级孩子第一次写作文,没想到男生比女生写得更具情感,暖极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指尖教育帝国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用八个字造出情感的句子1

对小学生来说,如何写好作文一直是一件令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事情,一二年级要求低,写写看图写话,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好像难度并不大,但是一到三年级,作文要求骤然拔高,一些孩子的畏难情绪也就随之而来,经常陷入不知写什么的无助境地。为了减轻三年级学生写作文的压力,小徐老师所在学校小学部语文老师,从二年级开始就做起了写作文的引导。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有一个写话训练——《我最喜欢的玩具》,虽然写作内容贴合孩子们的生活,但是毕竟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语言驾驭能力太差,又是第一次写作文,不讲解一下,孩子们还不定写成什么样呢。

首先,孩子要认识到写好一篇作文,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和重要性,引导孩子掌握作文入门的基本思路。

一、要让孩子认识到遣词造句是一种创作,写作文时,不能只写大白话,而是想一想如何造出一个有表现力的句子来。

在训练这一能力时,要让孩子知道哪些词、句是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引导孩子写出生动的,情感丰富的语句来。

二、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安排一篇文章的结构,既面对一个命题,有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能力,做到段落分明,有条理的叙事描述。

在训练这一能力时,要引导孩子想一想文章要围绕什么中心来写,每一段要写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才有条理等。

老师讲完后,让孩子在20分钟内迅速写完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作文。令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畏难情绪,而是用稚嫩的语言,生动的描写,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如下图所示,这篇小作文虽然内容不多,但是段落分明,语文通顺,描写叙事都很有条理。书写也很干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特别是那句“我睡觉的时候抱着它,就像抱着小娃娃一样。看电视的时候也抱着它,玩具小熊抱起来软软绵绵的。”一句话,写出了小孩子和自己心爱的玩具在一起时,那种快乐、满足的幸福生活。

还有下面这一篇小作文,是班上一位最爱看书的孩子写的,这孩子从一年级就表现出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果然写作文时同样表现不凡。

例如第二段,在描写洋娃娃的样子时,用上了老师刚刚讲过的,富有表现力的叠词——“大大的脑袋、水汪汪的大眼睛、下面是一个翘翘的鼻子,还有红彤彤的脸蛋。”描写既有条理,又​生动形象。表现出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两个小女孩写的,小学期间,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来就比男生要好一些,没想到,第一次写作,小男生的表现也并不比小女孩差。如下图所示,这篇小男生的小作文,写了他喜欢的乐高,虽然写的字不好看,但在第三段描写乐高的玩法时,语言通顺,用词准确,表述极其有条理,令老师欣慰不已。

大家都知道,对于中小学生作文而言,有感情的作文才是上品,没想到二年级小朋友在表达感情来,竟然是暖暖的,萌萌的,透着天真、纯洁、可爱的稚气,但却足以打动读者的心。

如下图所示,这篇是班上一个小男生写的,写字时总是抬不起笔来,所以写的字比较潦草,但是写起作文来,语言运用却极富表现力。例如“我在枪口处灌了许多水,我用手使劲地扳动开关,这时,一个水柱喷了出来,水柱很长、很长,特别好看。”一句中,“使劲”“很长很长”表达出孩子玩水枪时的兴奋状态。

另外全文有条不紊,特别是在最后一段用对比的方法表达了自己对“水枪”真挚的感情时,文中写道:“这是我最心爱的水枪,许多小朋友都喜欢,还有的小朋友想要我的水枪,我才不给他们呢。我只让他们玩一玩,看一看,因为这是我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短短几句话,写得妙趣横生,道出了小孩子的真情实感。

还有一个小女孩通过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表达了对自己住校求学的、正上初二的姐姐的思念之情。一句“我觉得它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我姐姐今年上初二,我很久才能见到她……”写出了因为思念在外求学的姐姐,而爱乌及乌,好好爱护姐姐送的玩具的情感,其情感真纯令人感动。

在所有的小作文,还有一篇没有写完的作文引起老师的注意,文中写道:

我是个男孩子,我不像女孩子那样,喜欢洋娃娃,漂亮的衣服,我最喜欢的玩具是枪。

十一放假的时候,我们国家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战士们身穿军装,头戴铜盔,手握钢枪,雄赳赳、气昂昂走过天安门广场。战士们威风凛凛的样子让我羡慕极了。我拿出我的玩具枪,学着战士的样子……

虽然这篇小作文并没有写完,但是孩子在写自己喜欢玩具枪的原因时,联想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威武的士兵,被他们威风凛凛的姿态所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的情感,令老师动容。

看了孩子们的作文,老师心里暖暖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我们做老师和家长只管精心培育、用心呵护,相信每一颗种子都可以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用八个字造出情感的句子2

撰文 | 三书

就从香蕉说起吧,从什么说起都一样。

我经常吃香蕉,喜欢吃香蕉,还写过儿时对香蕉的仰慕(因家乡没有),也知道几个拿香蕉做的比喻。与香蕉相识久矣,自谓知尔甚深,可是不久前,当我把香蕉握在手里,却像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香蕉。

首先是量词。一根香蕉,大家都这么说,但香蕉弯弯的,像月牙儿,温婉可人,怎么能用“根”?是不是该说一弯香蕉,或者一牙,一枚?

香蕉的味道可描述为清甜,但不能称为“香”,为什么叫香蕉?如果“香”的意思是好吃,那是不是任何自己觉得好吃的水果都可冠以“香”呢,比如香苹果、香葡萄?个人层面,当然是可以的,但事物的命名是公共层面的约定俗成。

吃的时候同时在想:究竟是我在吃香蕉,还是香蕉在吃我?如果没有人吃,香蕉只能烂掉,所以它也想被吃吧,以此继续活下去,那么我们应该是互吃。也或许,另有什么靠我们活着。

最后,吃完了香蕉,舍不得丢香蕉皮,颜色多好看,放在桌上看着,看其一点点变黑,一点点变味。我的身体和意念,又何尝不在时刻变迁?

吃了多年香蕉,竟不知什么是香蕉,什么又是“我”。

01

人在舟中便是仙?

/ /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最初是民间的渔歌,后乃成为教坊名曲,其流行大概在于听之使人闲适。江湖渔隐之乐,文人士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渔歌子”作为词牌名,即得于张志和此词,“子”即“曲子”。

这首词我们从小学就会背,据说它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此言不差,但仅此而已吗?

先来区分几个词:渔父,渔夫,渔翁。既然造出这些词,则其词义虽近却必不等同。在《楚辞·渔父》一文中,渔父对屈原唱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自此之后,“渔父”在文学中,便象征遁世隐居的高人形象。“渔夫”的现实色彩更重,即打鱼为生的人,“渔翁”则又多了层白发渔樵、阅尽沧桑的平静。

那么,词中所画是何者的肖像?我看是渔翁。诗人张志和依此调共填了五首词,其余四首皆可佐证,比如第二首:“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虽称“渔父”,却并非遁世高人,其生活情趣实为渔家乐。

据《词林纪事》的转引,五首词写于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之时,张志和因自己的船破旧,请真卿帮助换新,作《渔歌子》以酬。“西塞山前”尤好,一经吟成,广为传诵,唱和者众,有似今天的乐坛金曲,甚至远播日、韩,帝王名流竟相仿作。

这首词的意思、意味、意境,皆无需解读,当作一幅春江渔隐图欣赏即可。不仅词中有画,词句合起来就是一幅画,张志和自己也曾将《渔歌子》画了出来。吾等可入其画中,青山白鹭,桃花春水,泛舟于烟波江上,斜风细雨,可缓缓归矣。

其余三首,辞亦娴美,境皆悠然,可一并流连: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 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诗人歌咏的不是渔翁,而是加了滤镜的渔翁形象。这个滤镜就是他自己的梦,他歌咏的乃是他梦想的一种人生。实际上,张志和在朝廷短暂为官之后,的确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五首《渔歌子》堪称他的自画像。

渔翁的生活真如词中所说的“不叹穷”、“不觉寒”吗?恐怕未必。舴艋为家,粗茶淡饭,月下棹歌,这样的简朴生活固然有其滋味,是否真能做活神仙还得看个人的修为,且前提是打鱼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闲情所寄,渔渔而不渔于渔,无为而已。

明 唐寅《溪山渔隐图》(局部)

02

苏、黄二人为词抬杠

/ /

《浣溪沙·渔父》


(宋)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


大文豪苏轼很喜欢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据说他被贬官路过黄石时,看到西塞山想起此词,当时《渔歌子》曲已亡,他便以《浣溪沙》调填了一首。西塞山到底是在浙江湖州还是湖北鄂州,暂且置之勿论,且看苏词填得怎样。

这首词算原创吗?我们可以数一下字数,与张志和的词重了一大半,苏轼原创的就一句“散花洲外片帆微”,再加“自庇一身”和“相随到处”八个字。

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说,原创的这一句,苏轼写得并不对,渔船哪里会有帆?另外那八个字纯属多余,画蛇添足!而且,“散花”和“桃花”重复了。黄庭坚,字鲁直,人如其名,性情耿直倔强,他看不上苏轼的词,便自己动手填了一阙:

《浣溪沙》


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苏轼读罢也不服气,反唇相讥,说此渔父才在新妇矶,又去女儿浦,无乃太浪乎?!二人为此杠了多年。此系词林逸事,可发一粲。不论如何,苏、黄二人都喜欢《渔歌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平心而论,黄庭坚的词比苏轼的好,至少是真正的原创。不过苏轼的引诗,在古人看来并不算抄袭,只能说张志和的原作妙通造化,后人难赞一词,即使大文豪也只能搁笔。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说:“词家多翻诗意入词,虽名流不免。”此为公论。

明 吴伟《渔乐图》

03

欸乃一声山水绿

/ /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

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一腔悲愤,寄情于异乡山水。《渔翁》一诗,即作于此时,首句所称“西岩”,即《永州八记》中的西山。据《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所述,宗元始至永州,恒惴栗,得空便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发现西山之后,“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由此可大致想见西山的高旷与野趣。

不论《渔歌子》或《渔翁》,我们当知诗词中的形象并非写实,文学中不存在映像式的写实,一切形象皆是作家所创造,但可以写得很切实。柳宗元诗中的渔翁也很超脱,然没有张志和笔下陶然自乐的神情,而是换了一种遥远和孤寂,使人更觉飘逸。

在柳宗元的诗中,天地广大,渔翁或静或动,身在远景,不知其谁何,不可与亲疏。《江雪》所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尤为孤独,一抹影子,点缀于无边的白茫茫。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以渔翁的日常起居入诗,材料平实,然而读之大有奇趣。缘何?缘于造语不俗之故。如果把诗句翻译成白话,大致不过是“渔翁夜里靠着西岩歇息,天明取水湘江,烧火做饭”,诗意尽失。诗人用“夜傍”、“晓汲”、“清湘”、“楚竹”,这些词散发出清丽之美,因此诗句的感觉很脱俗。

读诗应尽量避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之类的说法,诗不可以被总结归纳,甚至不可以被说成“表达”。一首好诗不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如果涉及某种感情,那也是为了省思或抑制。诗的文字不是承载意思的工具,文字本身就在创造一个世界,每个词都有其表现力。我们读一首诗,就是为了想象和体验那个世界,诗中的词极其组合会将其感觉传递出来,我们以自己的方式与之共振,而后生成各自的虚拟现实。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由上句的视角可知,此仍是远处所见,那么“欸乃”应当不是桨声,而是棹船时渔翁的长呼之声。不见人,闻得一声长呼,山水忽然就绿了。

最后两句历来存在争议。苏轼在《书柳子厚〈渔翁〉诗》中说,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但也有诗论认为,后两句正是气象所在,不能删去。

当去当存,以子厚的诗才,岂能不知?若删去末二句,此诗即成竹枝词一类,美则美矣,质地纯乎是民歌了。而有此二句,渔翁的身上便有了子厚的气象,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都是他的姿势。

明 沈周《江村渔乐图》

04

从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快乐

唐代诗人作《渔歌子》颇多,大都是在词中寄寓隐逸情怀,歌唱渔翁的超脱和快乐生活。在古代,做一个渔人应该不难,然而真正选择过那种生活的诗人少之又少。词中所写,不过说说而已。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有一首名作,《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题目取自首句,听起来颇有格言的说教意味,且“快乐”一词也常被误解。其实“你”指的就是他自己,诗人在与自己对话,这首诗更像是他写来提醒另一个忧郁的自己。我喜欢诗的第二节:

夕阳倒映在水塘,假如足以令你愉悦

那么爱情,美酒,或者欢笑

便也无足轻重。

(姚风 译)

什么是快乐?诗人在此给出了他的答案,夕阳倒映在水塘,如果令你愉悦,那你就掌握了快乐的秘密。世俗以爱情、美酒、欢笑为快乐的来源,然而这些都是向外求取,一朝失去,快乐即刻化为痛苦。假若能从“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快乐,诸如夕阳倒映在水塘,那有没有美酒和爱情,你都会快乐,因为你随时都拥有自然的馈赠。

从这个层次来看渔翁的生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独往独来,逍遥自在,真可谓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当然,前提是不需要靠打鱼来养家糊口。但即使需要,也依然可以时时从天地万物中汲取快乐吧。

最后说回香蕉。正是因为不认识,香蕉才真正成为香蕉:一个平凡的奇迹。若能用心觉知,一杯清水,一片树叶,一颗卵石,身边微物无非奇迹。这些微不足道的奇迹,每天给我纯粹的快乐,就像童年时。

作者 | 三书

编辑 | 徐悦东

校对 | 柳宝庆

用八个字造出情感的句子3

在古代才女中,鲍令晖算是最“没有故事”的一个。关于她的生平记载,史料中仅有只言片语,她的名气远不及其兄长鲍照来得响亮。

鲍令晖生于南北朝时期,她的哥哥是名动中原的大文豪鲍照。根据史学界的惯例来推测,鲍令晖多半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她的容貌多半是一个“大众脸”。倘若她稍有姿色,凭借鲍照在文坛的地位和名望,史家肯定会对此大书特书。

正因长相平庸,所以默默无闻。古代名留青史且能让史家立传的女人,或丑的像钟无艳一样令人印象深刻,或美若西施般沉鱼落雁。像鲍令晖这样的女人,似乎只有被一笔带过的命运。即便如此,也多半是得益于她哥哥的名气,以及她的才学。

鲍令晖有无婚配,我们不得而知。按照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女大当嫁,鲍照肯定会给妹妹谋一桩亲事。有这样出名的哥哥在,鲍令晖单身的可能性比较低。但可以肯定的是,鲍令晖绝对没有嫁入豪门,因为,“嫁入豪门”同样是史家不会放过的信息。

所以,鲍令晖所嫁之家,多半是名不见经传的殷实小户。

从鲍照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鲍家的文学基因还是比较优良的。鲍令晖多半与她哥哥一样,一辈子写了不少作品,但却没有多少作品能留存于世。遍历文献,我们仅能找出七首鲍令晖的诗作,且这七首大多为拟古之作,字里行间大家风范十足,却有临摹的痕迹。好在鲍令晖的作品质量很高,所以仍不失为佳作。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这篇《拟青青河畔草》写得有滋有味,读起来清新自然。至于这是鲍令晖为何人所作,我们就无从考证了。从诗中的内容来分析,文字描述的是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子思念守土开疆的丈夫。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判断鲍令晖的夫君就是边塞将军。毕竟,历史不能杜撰,作为后来人的我们不可毫无根据地瞎猜。

既然是《拟青青河畔草》,那么,亦有可能是鲍令晖对于当时社会状况有感而发所作,但未必是感同身受。就如这首《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一样: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

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

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

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作“代拟”之诗本就不易,特别是代作室妇思夫之诗,涉及到夫妇相恋的微妙情感,作起来就更难些了。古人说:“代哭不哀”。倘若,代作者不能深切地了解主人公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真情,自然是不能体味到她常日的痛苦和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的,所有,也就一定是“代思不真”,缺乏足以拨动征人心弦的情感力量。

鲍令晖的这首代拟之作,虽然不乏想象之辞,但这些想象,均以女主人公的真实痛苦和深切思情为依据。倘若,这个郭小玉不是处在难挨的思念之中,恐怕也不会请托女诗人代为作诗,故能造出夜共相思、晨同忧怨的逼真情景,表现了一种“经秋度春”、“持泪”相望的深沉情思。这首诗的构思新巧,用语却如洗净铅华的思妇一样,朴实真挚,显示的正是钟嵘《诗品》称道的“崭绝清巧”的诗风。

再来看看鲍令晖的这首《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这也是一首代思妇抒情写怀之作,至于所代之人已无从考证了。其突出之处在大量的叙事,妙在所叙之事皆孕满着浓郁的情意,这种事因情生,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手法,不仅是抒情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经验,对于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影响则更是深远的:

“你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北地的寒冷我已知道,但是南方我望夫的心情你不知道。心中的辛苦给谁说道?只能托燕传情。自你离家之后,里里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就算容颜芳华一下子就到了尽头,还有我对你的情意始终不会变。”

虽然鲍令晖的爱情让我们有些捉摸不透,但她与兄长之间的兄妹情却值得一书。这份情,真真切切,平淡又温馨。以男权为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兄妹感情能好到这种程度的,十分罕见。鲍氏兄妹在成名以前,鲍家只是山东地区的“寒门”。南北朝时代十分讲究门第,鲍家与王谢两家有云泥之别,虽不是农民出身,但也不是乡绅土豪。

往上数个几代,鲍家也曾出现过达官显贵,但是,正所谓“富不过三代”,家族传到鲍照兄妹这一代时就已落魄了。鲍氏一家早年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鲍照成名后曾在书信中提到自己和妹妹小时候常常上山砍柴、捆菜以贴补家用。显然,即便这家人是士族,但也已家徒四壁了,连维持基本生计都很困难。

或许是士族骨子里的倔强,鲍家兄妹的父母省吃俭用送二人进入学堂,让他们得以“读书改变命运”。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们格外看重亲情,而且,这一时期涌现了不少哥哥妹妹一同出道的“兄妹文豪”。在鲍照、鲍令晖成名之前,就曾出现过左思、左棻这对兄妹档。宋孝武帝曾夸奖鲍氏兄妹,说他们俩“就像是当今的左氏兄妹一样”。不过,鲍照却非常委婉地回应了这一评价:“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左思。”

都说文人相轻,像鲍照这种谦虚的家伙绝不多见。相比于左思,鲍照的才名显然要更胜一筹,她妹妹鲍令晖的才情亦能与左棻一较高下。只不过,左棻是司马炎的贵嫔,两人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罢了。鲍照的才气不需多言,但在那个年代想要成名光靠才学是远远不够的。鲍照没有显赫的出身,所以在他的进取之路上难免一而再再而三地碰钉子。

话说,鲍照在其二十岁那年背井离乡,四处闯荡。南北朝时期政局不稳,战乱频发,所以,鲍照的远行对于家人来说或许是再也无法相见的诀别。鲍令晖两眼热泪,目送哥哥离开自己的视线。聪明如她,一定能想到哥哥此去定是波折重重,餐风露宿,所以万分不舍。妹妹复杂的眼神被鲍照记在心里,后来便写就《代东门行》以纪念二人的别离: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离家而去的鲍照,投奔了临川王刘义庆。

那个年代文人想要得到重视,自是又献诗又表忠心,一通溜须拍马下来,鲍照总算是换来了机遇。被安排在江州任职时,这时的鲍照已有了几分扬眉吐气的畅快,所以他此时的作品多为托物言志之作。

不过,在领略了大好河山的风光之后,鲍照仍不忘守在家中的妹子,于是,就给她写了一篇《登大雷岸与妹书》,带妹妹领略沿途的秀丽风光,末尾还叮嘱妹妹“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为我念。”

在那个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这封信邮寄到鲍令晖手中起码要半年时间之久。信中兄长虽提到了不少秀美风光,可鲍令晖仍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哥哥的苦愁与奔波,对他愈发挂念。于是,鲍令晖便为哥哥写了一首《题书后寄行人·自君之出矣》以示思念和担忧: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杨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鲍氏家族门庭冷落,估计鲍太公已驾鹤西去了,母亲又目不识丁。若非如此,鲍照又何必将信寄给妹妹而不是爹娘呢?因为家中人丁稀少,所以出门在外的鲍照总是担心母亲和妹妹得不到照料,忧心忡忡。

家中仅有母女二人孤苦伶仃,连个顶梁柱都没有。这世道又非路不拾遗的盛世,所以每到夜幕降临,鲍令晖便将大门锁死,在房间里与烛光为伴。兄长的来信断断续续,每一封都报喜不报忧,这种情况让鲍令晖无所适从。

她亦知道鲍照在外面混得不怎么样,否则重视亲情的他,为何没将老娘和妹妹接走?鲍令晖只盼着严冬能早早过去,心心念念的哥哥能早日归家。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不少人觉得,这首《寄行人》写的是夫妻异地恋的情诗,实则不然。

这首诗是情诗不假,写的却是兄妹之情。正所谓“小诗本色,不嫌迫促”,在和煦的春风中,鲍令晖在等着心心念念的人儿,心情却没有想象中那般沉重。若是苦苦相恋的情侣,多半不会有这样的情感,所以这首诗大抵是鲍令晖赠予兄长的。

鲍令晖的日子过得如何,又是否嫁做人妇,所嫁的又是何人,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找到答案。她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三十四岁那年便因疾病离世了,走在了哥哥的前面。

妹妹的去世,让鲍照蒙受了巨大的打击。当时的他正在临海王麾下担任参军,正值事业的上升期。即便如此,听闻妹妹的噩耗后他立即向上司告假,请求归家:

臣启:

臣举家之治,上漏下湿。暑雨将降,有惧崩压。比欲完葺,私寡功力,板锸綯涂,必须躬役。冒欲请假三十日,伏愿天恩,赐垂矜许,手启复追悚息。

谨启。

在这份请假条上,鲍照总算是将自己与妹妹之间的兄妹之情诉诸于纸面,公诸于众。鲍照感慨这一辈子“孤苦风雨”,这世界上唯有妹妹能与自己“天伦同气”。如今妹妹离去,对他而言无疑是“私怀感恨,情痛兼深”。

最终,上司给了鲍照一个月的丧假,在这一个月之后,鲍照又再次申请延假百日。毕竟,鲍令晖虽然走了,家中还有老母要奉养,在做好一切安排之前,根本抽不开身。

其实,倘若鲍照能就此离开仕途,或将这个假期延续下去,他的命运就会被改写,而不是在几年之后的政治风波里遭人杀害。

世事无常,命运就是这样让人琢磨不透。

鲍照生于没落世家,贫穷了大半辈子,却偏偏漠视贫穷。他看不惯那些富贵子弟的嘴脸,却用了一生的时间去追逐富贵。在这样的矛盾之中,鲍照的仕途走得相当不顺。

鲍照奋斗了一辈子,末了不过是谋了一份正县的差事。泰始二年(466年),刘子勋称帝于寻阳,年号为“义嘉”,进刘子顼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鲍照随府转卫军参军。

同年八月,刘子勋兵败,被杀于寻阳。随后,荆州城破,刘子顼被执,寻被杀,鲍照也于乱兵之中遇害,时年约五十一岁。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

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

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

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

题书后寄行人

——《拟客从远方来》

古代流传至今的情诗何其多,但以兄妹情为主题的却属凤毛麟角。在乱世之中,鲍令晖与鲍照这对兄妹互为慰藉的故事,虽平淡却着实令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