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一个认识10年的哥哥表白了!可是他没有回应,我该怎么办?

我向一个认识10年的哥哥表白了!可是他没有回应,我该怎么办??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让我们来看看好道义情感网兔兔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欢迎收藏转载。

我向一个认识10年的哥哥表白了!可是他没有回应,我该怎么办?1

我向一个认识10年的哥哥表白了!可是他没有回应,我该怎么办?2

都十年了,当年有感觉现在也不一定有,如果你想挽回,和他说继续做回兄妹吧,如何他还当你是妹妹,会理你的,现在可能是在逃避,让你知道你们不太可能而已。

我向一个认识10年的哥哥表白了!可是他没有回应,我该怎么办?3

2022年4月26日下午,农光里市场,李秀兰在她开的蔬菜店里等待客人。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4月27日,李秀兰和丈夫照例起了个大早,来到农光里市场售卖蔬菜。

4月25日,朝阳区发布通知,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朝阳区的部分区域提升管控措施,成为临时管控范围。这一部分区域,指的是东二环以东,西大望路以西,华威南路和松榆南路以北,广渠路以南合围区域。

农光里市场就在这个四四方方的临时管控范围之内。十余年前,李秀兰和丈夫在这里租下一间店铺卖蔬菜。4月22日晚,附近出现确诊病例之后,李秀兰店铺前来往的人多了,不少居民前来囤菜。

有的人拉着小推车来,有的人提走了三大袋蔬菜。作为临时管控范围内的蔬菜商家,李秀兰成了保障附近居民食物供应的一员。看着摊子上的蔬菜被一把一把地装进袋子,她有些纠结,“菜是卖出去了,但吃不了放坏了怎么办?”有时,她忍不住劝说,“我们明天还会来,这里物资充足,别买太多。”

以下是李秀兰的自述:

顾客告诉我附近有了病例

4月23日那天,市场里的人开始多了很多,人群在笔直的通道里走来走去,他们逛完蔬菜店,还会去猪肉店、海鲜店看看。人们在各个店里进进出出,手里都提着不少东西。

一般而言,逢年过节的时候,市场里的人最多,23日的人流量,还没到那种程度,但是比平时的人更多。

那天凌晨4点,我和丈夫就起床了。这是我们的惯例,每天早上,我们都要去大洋路那边批发新鲜蔬菜,然后载到农光里市场来卖。到了市场,我们要先把蔬菜挨个放到货架上,一直忙活到7点,开门营业。

23日几乎一开门,就迎来了很多客人,我帮他们挑菜、称菜,然后收钱,忙个不停,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看手机,更是对头天晚上公布的确诊病例一无所知。

那天是周六,是那个星期里的唯一一个休息日。由于五一节假日调休,周日需要上班。看着通道里人来人往,我以为是因为调休,人们才赶在这一天来市场买菜。直到下午4点多,一位中年妇女在店里说起了疫情,我才知道大家更多的是因为疫情而囤菜。

她家住在附近。22日晚上公布的两例确诊病例,就住在她家小区旁边。那个时候她马上要去接孩子放学了,想想还是先来了趟市场,买点菜备着。其实她买的量并不多,正常情况下一周内能吃完。

大部分人还是像她一样,买的量不算很多,按照一家三口来计算的话,我觉得最多吃上一周。毕竟我们卖的是新鲜蔬菜,放不了太久。如果放在家里坏了,反而是浪费钱,我想他们大多数人也知道这一点。

那天,我们还是有些始料未及。原先,靠墙的货架和中间的货架摆满了蔬菜,但那天,有部分货架已经卖空了。

市场里有些卖肉的摊主,也开始在蔬菜店、酱料店购买物资,准备放在家里存着。但我们始终没有囤积物资,一方面可能觉得自己就是卖蔬菜的,不缺菜,另一方面我们刷短视频的时候,也得知很多地方的封控区域都会发放物资,或者是售卖低价的蔬菜包,我们觉得,如果我们遇到了封控,一定不会出现物资紧缺的问题。

2022年4月26日中午,有市民进入农光里市场买菜。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我劝他们别买太多

4月23日,我看了新闻,附近又有了新增确诊病例。

我和丈夫有些担心安全问题,但我们从没想过不去摆摊。我家里有三个小孩,都还在读书,为了负担一大家人的生活,我们从河南来到北京,靠卖菜维持生计,为了家人,我们还得努力挣钱。

从2020年起,农光里市场一直管控得很严格。任何人不戴口罩不让进,每个人都要扫健康码,没有弹窗的才能进场,而我们商户是每天都要做核酸检测的。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应该算安全的,把口罩和手套戴好了就行了。

4月24日的时候,市场的人又没那么多了。几乎同时,附近的五家饭店发来消息,他们要关店,让我们不要再送货过去了。他们是我们的常客,每天我在市场看店的时候,我丈夫就会按照他们的订单,给他们送去蔬菜,所有的菜品加一起,大概一天要供货50斤左右。

但是就在次日,市场的人流量又增多了。我看到很多人拉着小推车来到市场买货,提个两三大袋子也是正常的。我想,这一切可能和疫情信息有关。4月24日,北京朝阳区发布了14个封控区和14个管控区,很多都在附近。附近居民似乎又开始担心他们会被封锁在家里,于是在25日又开始抢购。

客人来来往往,我们偶尔会聊两句。他们总念叨着自己家会不会被封,有的人不仅给自己家囤菜,还会买了菜给其他亲戚送去,比如一些年迈的老人,或者腿脚不方便的亲戚朋友。

这些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人家。他头发花白,进店的时候,我看他走路也不太稳当,一看就是上了岁数的。他在我们店里买了三大袋的蔬菜,花了两百多块钱。但要走的时候,却怎么也拎不动。我丈夫看到之后,说要免费给他搬回去。他告诉我们,他已经70多岁了,这是给他哥哥囤的菜,他们家就在附近,行走不太方便,老人又不会网购。

看着菜卖出去,作为商家的我是开心的。这些天,我没有盘点具体数目,一天大约卖了500斤的菜。每当我看到别人越买越多,也会忍不住劝说他们一两句,我们市场还没被封,我们每天都来,这里物资充足,你们少买点。毕竟天气热了,蔬菜还是容易放坏的。

但他们和我说,就怕我们被封了。我说这也好解决啊,咱们留个电话,或者加入我们建立的微信群,你们需要的话我们送货上门,不加钱。

2022年4月25日,朝阳区百姓菜篮子市场果蔬区,市民选购货架上满满的蔬菜。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继续守下去

25日那天,朝阳区发布了通知,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朝阳区的部分区域提升管控措施,成为临时管控范围。

就在当天,市场又迎来一次人流量的小高潮。

几乎进店的每个顾客,都会选购土豆和大白菜。这些天,在我的店里,这类能储存更久的蔬菜成了畅销品,而葱姜蒜也是热门菜品。这影响了我们批发时的选品,这些天去大洋路进货的时候,总要抢货。4点钟起床再过去,那段路已经开始堵车,到处都是人。我们选好了菜品,想要付钱的时候,老板经常会告诉我们,这些菜品已经被别人抢先订购了。

于是,抢菜也成了我们的日常。我们只能尽可能起得更早。进入批发市场,就立刻找到摊点,定下土豆、大白菜、西蓝花等蔬菜。

关于我们售卖价格这块的监管是很严的。26日中午,就有管理人员挨个进店询问蔬菜价格,还拍了标价,这些举措就是防止我们在疫情期间抬高物价。

我们还听到了一些好消息。这里的商贩们都在传,说虽然这里是临时管控范围内的,人员要减少流动,但会给我们开通绿色通道,方便我们进出采购,让我们做好这里的物资供应。

26日早晨,我们又去选购了一部分菜品。只不过这天,市场里的人流量显而易见地减少了,只有零星几个人走在通道里,中午是我的店里人流量最多的时候,下午几乎没有一个人来选购,我就只好坐在店里玩手机。货架上的蔬菜放得整整齐齐,只有两三块地方有些空,土豆、大白菜和西蓝花被买走了很多。

在农光里市场,暂时闭店的老板也越来越多。有不少店主就租住在附近,生活在临时管控范围内。因为所在居住小区封控管理,他们不得不回去居家。当然,也有人选择不回家,在市场里留守,但这是极少数。

我们家居住在四环之外,那里暂时还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根据疫情防控的规定,只要还能进得来,我们都打算守住店铺,如果有需要,我们也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疫情之下,作为一个卖菜的人,我希望附近居民们都能买得到菜,这可能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应受访者要求,李秀兰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汪畅

编辑 胡杰 校对 陈荻雁